首页 > 专题 >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创建

【广州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典型经验③】荔湾区:多举措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深化全国基层中医工作示范区创建成效

时间:2024-10-18 来源:本网
分享到:

  近年来,荔湾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中医药强区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中医药人才工作,打造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为中医药强区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全面深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成效。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夯实中医药人才工作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大力引才”,出台了《荔湾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市荔湾区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鼓励中医药创新发展,通过实施荔湾中医师承项目,吸引国家、省、市、区名中医参与本区中医师承工作并给予经费支持,培养本土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加大财政投入,优先保障中医药工作发展需要,加大社区中医药建设投入,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人员培训、科普宣传等经费支持,为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筑巢引凤,搭建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以加强高层次和基层人才培养为重点,筑巢引凤,汇聚中医药英才,累计建设国家、省、市级以上名中医传承工作室7个,柔性引入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理论临床研究基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振寰名医工作室、广东省中医院岐黄学者王小云工作室、陈红霞名医工作团队、中医名家逯俭传承工作室落户荔湾,21个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落地开花,打造11个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实现区级中医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中医工作室”全覆盖,建立市-区-社区三级“上下互通”的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机制,通过开展临床专科建设、适宜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工作,将“名中医工作室”打造成方便群众享受优质名中医服务的场所、传承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平台和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的基地,2023年以来各市、区级名中医工作室团队下沉基层出诊1000余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

  三是立足实际,打造特色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满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求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为目标,打造以师承为特色、继续教育为补充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中医药基层人才能力素质。坚持“传、帮、带”中医药人才培养,10人入选国家及省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先后实施荔湾区中医师承项目6期,培养学员百名,推动荔湾中医药薪火相传。加强培训教育,通过外派进修、学历教育、在岗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完善中医师培养体系,华林、龙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在职在岗基层中医类别医师中医继续教育培训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西学中培训,着力培养“能西会中”的复合型基层人才,区中医医院入选国家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2023年共举办“西学中”培训课程40余场次,通过培训考核43人。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2023年以来两家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累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培训15期,组织基层中医药人员参与市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共42期,基层中医药人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形成人才梯队更加合理,高层次人才规模逐步增加,基层人才更加稳固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四是强化激励,发挥中医药人才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区第四届名中医评选工作,由区政府认定第四届“荔湾区名中医”7名,组织评选荔湾区“杏林之星”“杏林新秀”“杏林护理之星”中医优秀人才43名,营造了中医药人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发挥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区名中医等中医优秀人才管理,制定印发《荔湾区名中医管理制度》《关于做好荔湾区中医优秀人才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第四届区名中医工作任务,对中医优秀人才提出工作要求。开展“荔湾区名中医下基层 健康服务进万家”系列活动,组织区名中医进机关、进基层,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带教,着力发挥区名中医等中医优秀人才专业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