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 > 常见问题 > 政策指引

国家疾控局发布《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时间:2023-12-14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分享到:

  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一、寒潮的基本概念
  寒潮为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根据《冷空气等级》 GB/T 20484-2017的标准,寒潮指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
  二、寒潮健康风险
  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加快。寒潮期间,寒冷天气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脑卒中等。同时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病、糖尿病等。
  三、重点防护人群
  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第二类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四、寒潮气象预警信息
  按照《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

图片

  五、分级防护措施指南
  针对寒潮预警信号等级,我们提出分级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