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4134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3-07-17 来源: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到:

  穗卫复案〔2023〕176号

郭洪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全市健康科普教育提质增效的提案》(第4134号)收悉。您的提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对我们下一步推进健康科普教育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4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科协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围绕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广州市近年来开展健康科普宣教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以工作网络为依托、以专项行动为抓手,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多载体、多层次、全方位地深入开展各项惠及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动。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0.45%、34.54%、36.41%,持续保持稳定上升态势,提前完成《健康广州行动(2020-2030年)》2025年目标值31%的要求。

  (一)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共建共享工作格局。2020年8月,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健康广州行动推进委员会;2020年12月,出台《健康广州行动(2020-2030年)》,明确部门职责,统筹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各区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制定本辖区的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本区域内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2022年先后出台《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广州市爱国卫生工作规定》(修订版)以及《加快推进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6份配套文件》等规范性文件,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纳入全市和各区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纳入镇街公共卫生委员会专项考评配套文件内容,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各行业的“健康责任”担当,大力倡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二)不断完善机制,推动我市健康科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从完善健康科普制度入手,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推动我市健康科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是重视健康科普制度建设。仅2022年就先后出台《广州市健康科普专家库管理办法》《广州市健康科普资源库管理办法》《广州市公共卫生应急科普宣传管理规范》《广州市统筹推进免费婚前孕前保健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健康科普专家、健康科普资源建设、重点领域健康科普等工作。自2022年起,广州市将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纳入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核评价指标,健康科普作品可作为业绩成果参加评审。二是重视健康科普队伍建设。2022年初,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遴选153名专家组成首届广州市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队伍涵盖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运动与全民健身等18个专业领域;与团市委、市精神文明办、市科协联合印发《广州市建立健全健康科普志愿者队伍工作方案》,以市(区)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为骨干,吸纳社区网格管理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力量,建立市、区、街(镇)三级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三是重视健康教育宣传网络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耕耘,广州市形成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为指导,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以医疗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基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截至2022年底,全市市区两级共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12个,全市健康教育机构人员编制为107人,其中市级47人、区级共60人。镇(街)由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健康宣教技术指导工作。各街道办辖区内的居委会、学校、医院、机关单位均设立了健康教育工作联络员,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四是重视健康科普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每年举办全市健康教育好讲师竞赛、健康技能竞赛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居民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调查等培训班,累计培训6.7万人次。通过全面培训、项目带动、岗位练兵,加强市、区两级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全市健康教育骨干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抓好示范引领,大力推进健康环境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健康区建设工作。我市自2018年启动健康区创建工作,截至2022年,共有越秀、番禺、海珠、荔湾、天河、黄埔、花都、增城、从化9个区成功创成省级健康区,白云、南沙区已通过市级技术评估,今年接受省级技术评估。二是有效推进“健康细胞”创建工程。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村)、健康促进医院、健康机关和健康企业(单位)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截至2022年底,累计创建健康机关547个,占比约32.37%;健康社区(村)846个,占比约30.24%;健康促进医院298家,公立医院创建比例100%;健康家庭963692户,占比约30.71%;健康企业147个。三是积极开展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健康主题公园13个,健康步道17条。这些场所不仅为市民提供健身的空间和设施,还设置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牌、宣传栏等,让广大居民在游、动、赏、乐中学到健康知识。

  (四)坚持创新融合,提升健康传播社会效力。一是积极培育健康教育品牌。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我市在健康科普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品牌主要有“广州市健康教育周”“广州市健康教育好讲师”“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健康羊城广播电视栏目”等活动和栏目。近年来,又先后培育了“讲科学 秀科普”健康科普大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急救知识传播、“市一讲堂”、卫健达人健康脱口秀等健康科普宣教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带动健康教育走入千家万户。二是努力打造健康知识传播矩阵。在“两微一网”的基础上,开通了南方+、广州+等新媒体平台,并与南方网、广州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合作,开设“健康广州”专栏,利用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提升健康科普宣教层次;与人之初杂志社联合推出科普动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推播《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科普动画,要求各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持续滚动播放,为市民提供更权威、更丰富、更贴近的健康科普资讯,健康科普传播矩阵初步形成。三是不断丰富健康科普宣传形式。结合不同时期健康热点话题和卫生健康重要纪念日,制作和发布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不断加强传播内容、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根据群众需求,与各级医疗机构合作,策划制作了健康体检、食品安全、健康生活方式等涉及多个领域的科普视频、公益广告、平面材料等,向市民普及健康科普知识。近三年设计印刷科普平面资源(非新冠疫情宣传类)海报20款6.2万份、折页10款70万份、小册子2款2.3万件,制作科普视频155个、音频15个、一图读懂12个、公益广告21条。开展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以集中免费开放形式,组织科普资源单位如高等院校(护理、基础研究学院等)、中医药企业/博物馆、医疗机构等科普资源单位向市民开放。组织市民免费到各种健康科普场所参观学习,提高市民健康意识。

  (五)扭住重点环节,做实校园健康科普。学校是健康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是严格落实健康教育课程。我市中小学全部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习课程,实现100%落实健康教育课,体育与健康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分值(满分)为70分。二是精心组织品牌健康教育活动。持续举办广州市“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我是自己的健康小主人”健康科普品牌宣传活动,宣传学校在校园疫情防控、中医药文化传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近3年,有近百所学校进入宣传名单,为全市中小学健康促进工作做出了引领和示范,让更多的孩子成为自己的健康小主人。在广州市40所中草药种植劳动教育实践试点学校、60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中开展“一花园、一课堂、一读物”中医药进校园系列活动,制作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12个健康教育“中医侠”动漫系列精品视频,深度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自觉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三是突出抓好近视防控宣教工作。委托中山眼科中心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三个阶段、为学生和家长分别录制《近视防控爱眼讲座》,发动学校师生和家长通过“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公众号学习科学护眼知识,认真组织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举办全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交流会和“爱眼日”宣传教育暨预防近视科普宣讲员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四是加强校园卫生与卫生应急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兼职卫生健康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与卫生应急宣传教育工作,我市大部分中小学校建立了健康学校建设长效机制,制定了较完善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器材配备工作,建设“博爱校医室”,组织救护志愿队伍,开展徒手心肺复苏进校园普及教育,年度共培训学生1万多人,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五是严密组织健康学校创建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广州市健康学校评估标准(试行)(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广州市健康幼儿园评估标准(试行)》,严密组织每年的健康学校创建评估工作。截至2022年,共有625 所学校(幼儿园)通过市级健康学校(幼儿园)评估。

  (六)保证经费投入,确保健康科普工作有效开展。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思想,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支持全民健康科学素养提升,做好经费保障工作。仅市级财政2020年、2021年、2022年安排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分别为1611.28万元、1456.46万元和1582.70万元。各区财政近几年也加大了对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如番禺、海珠、增城、白云等区每年从区级财政中安排的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均达30万元以上,有力保障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及《健康广州行动(2020-2030年)》部署和您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升健康科普教育质效

  (一)加快健康科普机制、渠道的“融通”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融”的机制。加快制定《广州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规定》(行政规章,已申报2024年我市行政规章制订计划年内审议项目),完善工作体系,压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健康促进责任,规范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和家庭关于健康的权利义务,统筹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构建起“共建共享健康”的社会格局,解决制约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瓶颈问题。抓紧出台《广州市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实施办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化全媒体协同传播机制。二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深度合作,提升“融”的水平。进一步联动省市主流媒体,加大合作力度,将卫生健康系统健康科普产品的科学性与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强化高质量的有效传播,提升传播效果。

  (二)精心打造具有广府特色的权威健康科普品牌。一是精心创作科普作品。以“健康素养66条”为重点,打造兼具科普权威性及广府特色的科普短视频和健康科普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推广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对健康科普的关注。二是精心打造广州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广州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已列入2024年度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建设项目。该项目将汇聚全市医疗机构、专家名医,联动“广州健康通”等服务平台和省市主流媒体的相关平台,通过建立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宣教产品入库、专家审核、排行推送、讲评激励等机制,将健康科普资源库建成各方优质健教资源汇集平台、专家、群众乐于分享的优质平台、传播推广的权威平台,实现与各级各类机构的健康科普资源互通,实现群众有健康知识需求愿意找“库”的目标。三是推动创建更多的健康科普基地。目前,225个市级科普基地中,与健康直接相关的市科普基地有19个,健康科普基地数量偏少。加大健康科普基地的创建力度,鼓励具各条件的、有资源的医科大学、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创建健康科普基地。在创建健康科普基地的过程中,科协和卫健部门加强具体指导,让健康科普基地更快、更规范达到市科普基地的要求,更好地为市民健康科普服务。

  (三)不断创新健康科普宣教形式。灵活、科学、实用的宣教形式,是达成健康科普成效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不断优化宣传形式,为大众提供科学、权威、有价值的健康知识和理念,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一是加强“互联网+健康教育”建设。开发健康素养网络学习与测评系统,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群众非常欢迎的形式,在保障科学严谨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科学规范的健康素养知识,将健康知识转化为群众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变“听不懂、记不住”为“听得进、学得会”,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广州市健康科普专家和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健康科普专家是健康科普教育骨干队伍,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是健康科普的生力军。拓展健康科普专家来源渠道,扩大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加大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大众提供科学、权威、有价值的健康知识和理念,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三是更加注重联合多方的力量。争取各个部门,包括全社会的支持,联手来做科普,与相关部门和主流新闻媒体合作开发科普产品,变“我来说”为“我们一起说”,提升健康科普传播效果。

  (四)持续做好青少年健康科普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健康科普相关的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的支持,继续举办中医药传统文化、生物科技学生科普活动,以项目和特色活动为抓手,在广州市中小学科普知识竞赛等各类全市性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渗透健康科普相关主题的知识和内容,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普健康教育。扎实开展学校卫生健康促进人员培训,全面加强学校卫生健康促进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校园健康科普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健康科普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7月7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