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402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2-09-22 来源:本网
分享到:

  穗卫复案〔2022〕182号


徐翼委员:

  您在市十四届政协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分级诊疗推进力度的建议》(第4028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会同会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于9月2日与您进行了沟通,经综合各会办部门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合理就医秩序尚待建立。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有病往大医院跑”的就医习惯尚未改变,“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就医秩序还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二)基层服务能力尚待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人数绝对数不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实力有待提升。

  (三)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尚待改善。不同医院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大型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各区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也不均衡,部分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投入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医疗触角向基层延伸。

  二、工作情况

  (一)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分级诊疗的落实,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我市从2015年起先后印发实施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联合体建设等系列文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以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为抓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以病人利益为导向,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从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

  (二)大力宣传分级诊疗政策。近年来,围绕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通过专家访谈、健康科普、公益广告和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平台,结合疫情防控时机,及时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制订《广州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广州市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发布和传播机制实施办法》,不断加大家庭医生签约、免费公卫项目、健康生活方式等宣传力度,将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等科学就医方式广而告之。今年以来,组织协调各级主流媒体开展宣传系列报道132篇次,其中《小病不出村 就医真方便》《国家级医疗资源下沉 助基层诊疗水平提升》被人民日报等央媒转载。

  (三)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按照枢纽型网络型、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匹配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规模,完成《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编工作,推动中山一院、省中医院、南方医院、市妇儿中心、广医三院等大型三甲医院规划在南沙、增城、黄埔等薄弱地区建设分院,进一步优化结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薄弱地区合理布局,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大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基层体制机制建设。近年来,我委先后启动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着力为基层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政府办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落实“两个允许”,突破了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逐步提高基层人员薪酬水平。二是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加大投入等措施,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各区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工作为抓手,对照服务能力标准加强基层硬件等设施建设,逐步配齐配强基本设备及主要设备,不断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截至2021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8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3个、镇卫生院32个,村卫生室936个, 15-30 分钟基层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创建了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机构71个、社区医院29个,位居全省前列,基层服务能力日益提升。三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与英国、香港等地合作,建有6个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4个省级家庭医生“滚雪球”培训基地、49个“香港联合医务工作室”,发挥基地带动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穗伯全科医生培训、“金牌家庭医生”培训、“滚雪球”培训及基层医生全科能力提升工程三年培训计划,加强对家庭医生骨干师资队伍培养,帮助全科医师掌握家庭医学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建立支持自身和同事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基层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五)推动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大力推动网格化医联体工作,建立医联体组织领导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明确权利和义务。强化医疗机构管理,加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实现同质化医疗服务;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完善。建立市、区、社区三级疾病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机构能力。通过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将基层就诊情况、双向转诊率、慢病规范管理情况、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药品供应保障相关指标纳入综合医改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同时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牵头的市医保年度综合考核不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费用支出情况作出具体考核要求,而且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比如:设置医保专项,支持基层开展医保服务;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引导分级诊疗向基层倾斜。

  (六)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已实现全市共享。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共接入297家机构(包括29家省部属医院、全部市属医院和公卫机构、11个区的62家区属医院和18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台共采集实名健康档案约5033万份。基于平台实现了全市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医生可在医生工作站一键调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包括其在省部属医院、市属医院、基层医院的就诊记录;同时居民也可以通过广州健康门户、“广州健康通”移动端自助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支撑基层医院与省部属医院开展分级诊疗应用。二是广州市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已有10个区和35家医院接入,系统上线后在南沙区、从化区、番禺区均有使用,通过接口实现了与10个区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和35家医院HIS对接。其中,转诊预约流程已经在番禺区上线使用,实现了为家庭医生预留上级医院专家号源的功能;印发《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广州市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上线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广州市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内运用。三是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4月18日,我委和医保局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广州地区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全市统筹,分区推进,逐步扩大互认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互认工作。截至2022年7月,29家省部属医院、16家市属医院、57家区属医院、163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已接入互认平台,接入机构数量总计为265家。2022年7月,检验检查互认平台的使用情况如下:当月报告调阅次数72319次,其中互认次数69763次,不互认次数2556次,互认率为96%。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您所提出的“关于加大分级诊疗推进力度的建议”,我委将结合国家和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编制新一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按照“一主一副五分网络化”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广“一院多区”模式,支持综合实力强、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在严格控制单体规模基础上,优先考虑在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群众医疗需求大的地区开办分院区,推动多院区的同质化服务和差异化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广泛宣传疾病防治知识,以“健康素养66条”为重点,充分发挥健康促进与教育“两库两办法”的功能,促进患者树立科学就医理念,强化科学就医意识,提高科学就医能力,合理选择就诊医疗机构。引导群众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二)提高基层能力。加快建立“分区分级接诊,定点集中救治”的应急模式。完善医联体内部人才资源流动机制,如上级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查房、授课和会诊,基层医生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病例讨论和各类讲座等。通过技术交流和互动学习,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作用,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专家服务的需求。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力度,努力提高基层医院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信任感。同时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将持续完善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的政策。

  (三)加大培养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群众满意度、居民健康水平的改善以及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作为评价考核重点指标。二是制定培训补贴政策,指导医疗机构完善薪酬激励、职称评审机制,支持鼓励上级医院医师定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出诊、巡诊,指导基层提升诊疗能力。三是积极落实基层职称倾斜政策。积极落实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倾斜政策,对符合申报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人员,按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办法进行单列评审,对职称外语、论文、科研课题等不做硬性要求,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继续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布局,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群众在家门口就医的满意率。

  (四)明确功能定位。一是充分发挥省部属、市属医院在科研、教学和诊治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各级医疗机构建成医疗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互联互通的专科联盟或专科疾病诊疗体系,对接各区医疗集团,承接医疗集团上转的重大疾病和疑难病例。二是建立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密协作关系,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就医习惯,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努力在基层解决常见病、慢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五)完善协作机制。优化网格化医联体工作,建立医联体组织领导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明确权利和义务。强化医疗机构管理,加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实现同质化医疗服务;推动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逐步完善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市、区、社区三级慢性病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防控、综合干预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将基层就诊情况、双向转诊率、慢病规范管理情况、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药品供应保障相关指标纳入综合医改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同时协调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牵头的市医保年度综合考核,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费用支出情况作出具体考核要求。

  (六)加强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互认率;进一步扩大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覆盖范围,持续深化卫生健康信息惠民便民服务。逐步完善广州市分级诊疗平台系统,强化医疗机构服务规范,提升系统使用率。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市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9月19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