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5021号提案答复的函
谭国戬委员: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谭国戬委员《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AED的配置及其他相关配套制度落实的提案》(第5021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代表所提建议,经综合市财政局、市司法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院前急救能力建设情况
(一)我市目前AED的配置及管理。
早在2017年8月,市红十字会联合相关部门,试点在广州塔、北京路步行街、白云机场等八个密集场所设置了“应急站”及“微型应急站”(均设AED);2018年,又在广州芳村客运站等六个车站内放置“微型应急站”。截至目前,已投放“应急站”91个、“微型应急站”32个。同时对工作人员、周边社区居民、志愿者开展急救培训,形成既有急救器材又有急救员的联动模式。2020年12月18日起,在我委和市红十字会的推动下,广州地铁集团接受了有关AED厂家的捐赠,在地铁线网交通枢纽站、换乘站等100座车站,及所运营的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9座车站分两批开展配置109台AED试点工作,第一批次共59台将于2021年1月31日前安装完成。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已配置了1028台AED,主要分布在各级医疗机构(以填补医院死角为主)、企事业单位、学校、酒店、救援组织等,主要由各单位自行进行购买和维护管理。
(二)我市AED配置方案及急救医疗体系建设。
为规范全市AED配置工作,目前,我委已完成《广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计划(征求意见稿)》和《广州市公共场所配置AED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称《计划和方案》)的草拟工作,并根据财政局要求,进行了重大项目经费库申报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按照政府引导、多渠道筹措资金、部门(企业)负责、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明确AED设置主体、设置标准、设置条件等具体要求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下一步拟征求各部门意见后印发实施。加强急救急诊信息化建设,将公共场所设置的AED和我市社会急救以及医院内急诊体系有机融合起来,全面推进我市AED配置及急救急诊水平提升。
(三)急救知识的宣教及技能的培训。
2018年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学校应急救护技能活动工作方案》,明确每年开展学校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要求。2019-2020年采用送培到区形式,开展了11期应急救护培训班,培训了2625名教职工,其中2603人通过考核并获得《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证》。培训内容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技能、救护包扎及低血糖晕厥、中暑、痛经、异物卡喉等校园常见急症处置。2020年举办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培训8场,培训人次达2000人次。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广健康急救方法,目前市老人院已将相应的学习内容纳入新入职和在岗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及考核内容。联合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广州市红十字会和教育局等部门开展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2020年度,其中联合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共组织和举办院前急救各类培训班7期,共培训学员518人次,包括院前急救技能师资培训、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含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担架员培训等),学员综合满意率为98.29%。包括院前急救技能师资培训:3期,共91人次;医护人员普及培训3期,共303人次。医疗辅助人员培训班1期,共124人次。培训内容包括院前急救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与考核(心肺复苏、气道管理、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处置、脊柱损伤固定与搬运、正常与异常分娩操作项目。组织参与“2020年广州市化学中毒事故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培训暨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技能演练”、“2020年广州市、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广州市2020年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
二、存在问题
由于我市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当中,院前救护培训资源总量不足、急救知识侧重点不全、培训时间碎片化、面向人群较为局限。同时,因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线上实时视频教学,效果参差,各医院培训场地、模型设备等配置不一,部分医院严重阙如,影响培训效果。委员在建议中提到的“AED配置数量少,市民知晓率低,培训的力度远远不够,使用及维护不明确”等问题确实存在。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全市推广仍以CPR为主,对全面提高系统急救体系包括AED相关部分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AED的配置及其他相关配套制度落实”的有关提案,对我市大力推动院前急救能力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市下一步工作中要重点推进的任务。
(一)规范全市AED配置工作。目前,我委已完成《广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计划(征求意见稿)》和《广州市公共场所配置AED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称《计划和方案》)的草拟工作,并根据财政局要求,进行了重大项目经费库申报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多渠道筹措资金、部门(企业)负责、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明确AED设置主体、设置标准、设置条件等具体要求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下一步拟征求各部门意见后印发实施。《广州市公共场所配置AED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计划“十四五”期间配备AED设备4500台(即每10万人口配备30台AED,)培训应急救护员2万人,力争到2025年AED配置全面覆盖全市标志性交通枢纽及景区、大型运动场所、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第一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试点工作阶段。计划部署AED并培训应急救护员,以人流密集的标志性交通枢纽(地铁)、景区、大型运动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办等作为试点,同时对AED配置试点工作进行总结。第二阶段(2022年1月-2023年12月),试点推广阶段。增加配置AED,培训应急救护员;根据第一阶段的情况强化推广,覆盖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黄埔区六个区重点公共场所。第三阶段(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全面推广阶段。总结试点阶段工作经验,推广配置AED、培训应急救护员,全面完善广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综合管理模式,在全市11个区进行全面推广。中远期目标(2026 -2030年):总结前期综合管理模式的经验,快速增加我市AED的投放数量,争取再用5年的时间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即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
(二)加强急救急诊信息化建设。将公共场所设置的AED和我市社会急救以及医院内急诊体系有机融合起来,构建完善的AED地图,将AED地图嵌入我市急救医疗指挥系统,建立“互联网+急救指挥系统+AED地图”的广州智慧急救体系。做到有人拿取AED就会自动声光报警,并且自动定位患者位置,同时拨打120,通过手机短信或急救APP报警方式通知最近的10名志愿急救员赶往现场;同时AED可自动将病人的心电图信号,通过120指挥系统发送到出车的救护车上,使出诊医生预先获知病人的病情,提前做好绿色通道等各项准备,实施救治。
(三)完善AED的购买、保障、维护机制。为保证AED得到专业和及时维护保养,建议通过统一招标平台由第三方公司投放AED,并由第三方开展涉及AED的更新、维护、保养、报废等系列运维工作;对第三方投放的AED,可采取分比例购买和支付其运维费用方式,确保配置的AED时刻处于良好使用状态。
(四)加大宣传、提高市民的急救能力。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力量,加大AED的宣传力度。借助官网、“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等微信公众号平台,积极推送“AED正确搜寻、使用及维护”等推文、制作相应的科普微视频和Flash动画,提供宣传海报、应急救护讲座PPT等宣传资料,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五)完善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的修订。我委委托广州大学课题组开展《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简称《条例》)修订工作,将公共场所配置AED纳入立法范围,建立健全我市急救医疗体系。目前经充分调研、座谈,已完成初稿,并行广泛社会意见的征求,计划2021年底前完成修订并按程序报批。争取把“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应当配置和管理AED条款”等条款写入《条例》,提升急救领域法治化水平。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市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
2021年6月5日
(联系人:黎炎锋,联系电话:8108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