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081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卫复案〔2020〕246号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关于理顺体制机制,推动广州中医药出新出彩的建议》(第1081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专门拟定提案办理工作方案,于9月29日组织开展了专项调研座谈,经会同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商务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中医药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今年8月高规格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全面部署建设中医药强市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10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市政府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广州市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推动落实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
尽管在2019年机构改革时,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市县党委和政府部门不设部门管理机构”的规定,我市市、区两级不能参照省“设立省中医药管理局由省卫生健康委管理”的做法设立市、区中医药管理局,但明确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市一级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承担“负责拟定并协调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的职责,其内设中医药管理处负责拟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等工作。市卫生健康委下设正处级事业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与广州市中医药研究所合署,挂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牌子,开展中医中药的研究等工作。11个区卫生健康局作为区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均单独或挂牌设立了负责中医管理工作的科室,负责统筹推进区中医药管理有关工作。市、区两级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和力量均得到了充实和加强。
二、关于推进中医药产学研结合,创新推广院内制剂,建设医药产业强市的建议
(一)加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在政策层面积极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结合,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穗府〔2018〕6号)中,针对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出“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新药创新,有序开展中药二次开发”、“推动南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大力推进产、供、销、用一体化发展”等措施,在落实规划用地、加强金融支持、制定引才政策等方面倾斜复制中医药产业,通过推动中医药产业化、提升中医医疗服务、鼓励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三方面工作强化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高等学校、医院和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鼓励中药院内制剂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符合条件的中药院内制剂经备案后可在医联体内流通。
自2018年国家药监部门出台中药经典名方申请注册免临床的有利政策后,广州市中药企业加速经典名方的研发创新。目前,广州药企在研中药类项目共45项(较2017年增幅200%),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类奖项1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3项。根据今年2月印发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的通知》(穗府规〔2020〕1号),对获得注册或备案的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等,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可向市发展改革委申请,按项目总投资的10%给予后补助支持。
(二)立项支持中医药参与新冠疫情防控。
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工作中,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需求,市科技局对一批涉及中医药领域的项目予以立项支持。支持市第八人民医院成功研制“肺炎一号方”(透解祛瘟颗粒),已在全省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并捐赠武汉2万多份,有效率达94.2%;充分发挥中医疫病治疗体系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中西医协同治疗,成立由77名专家组成的中医药防控专家组,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全市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中医治疗参与率达95%,充分发挥了中医药阻止轻症向重症转化的独特作用。
(三)组织开展中医药领域科研攻关。
市科技局开展重大疾病的中药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及上市后再评价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一是支持开展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医院院内制药开发等研究方向。二是在已发布的2021年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中,将中医药研究和评价方法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内容列入社会发展科技项目重点支持范围,布局解决制约中医药领域创新发展关键共性问题的研究。
市商务局充分利用各级服务贸易资金,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发展,并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认定为广州市服务贸易中的培育企业。科技园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医药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新药研发服务,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化,客户委托项目中已申请临床批件40个,已上市品种22个;自主研发获得新药证书7个,临床批件8个。
三、关于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鼓励中医药创新研究,建立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医学“广州标准”的建议
(一)关于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
2018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通过实施中西医同病种同支付标准、鼓励中医特色病种的临床应用、设置权重系数引导合理定位等方式,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同时按省的统一部署,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由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诊疗项目由国家、省统一制定,我市无调整权限。经了解,目前省医保局正积极组织研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我市将在省的统一部署下探索将部分中医治未病项目纳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我委也正在协调将更多的中医药治未病技术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畴。
(二)关于中医治未病体系建立。
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实施我市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建立以中医慢性病防控、神志病、母婴安康和中西医协作为重点的4个市级治未病技术指导中心为龙头,以区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治未病”中心为骨干,1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治未病”门诊为基础,构建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广州市中医治未病体系,推广建立三位一体闭环管理的中医治未病方案。
四、关于进一步夯实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民间基础的建议
(一)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
一是在学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从2015年起通过“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每年组建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讲师队伍,选取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为学校师生提供包括中医养生、疾病预防、针灸推拿在内的宣传教育。同时,利用“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公众号面向学生及家长不定期推出《夏季手足口病频发?“三豆饮”来一碗!》《节气养生之雨水》《节气养生之春分》《节气养生之清明节》《节气养生之谷雨》《节气养生之小满》《节气养生之夏至》等科普文章。二是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活动。2020年市教育局制定广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在100所中小学校中试点开展“一课堂、一花园、一读物、一成果”等“四个一”中医药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二)推广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
目前我市共有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4个,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医院及药企均为我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包含单位,长期致力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等传统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在岭南医药、中医药养生及药用植物种植等方面,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展示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推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展:一是通过传统医药体验活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致力打造的“非遗课来了”,将我市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通过课程形式进行活化,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并共享广州非遗中的传统医药,包括陈李济中药文化、西关正骨、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岭南火针疗法、岭南飞针疗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等。其中陈李济陈皮制作课、潘高寿养肺膏方制作课、采芝林煲汤养生课、三伏天灸课、非遗+古琴养生课等已成为深受民众喜爱的养生文化课程。二是开展传统医药展览。2020年6月11日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举办的“悬壶济世—广州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览”,就是为回望广州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支援抗疫一线的岁月、传播广式健康养生理念而举办的传统医药专题展览。展览共展示了10项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有9家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参展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养生活动,包括陈皮香囊制作体验、品尝祛暑小零食、正骨药棒按摩舒缓颈椎病体验等。悬壶济世活动在触电新闻、花城+、新花城、听见花开、虎牙直播、东家、新浪广东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总观看人次达70万。此外,还积极推荐我市传统医药参与国家及的非遗大展,积极传播传统医药文化。三是推动传统医药进校园。在“非遗进校园”的热潮之中,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也进入校园,如海珠区南洲小学从2011年开始建立中医药文化的校本课程,并成为首个广州市民间(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设立中药种植园、中医学堂、中医药体验馆,传播了陈李济、潘高寿等非遗项目,该学校入选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8-2020年度)”。我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表彰发布会上,入选为全国十佳创新实践案例。
(三)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
建立完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传承制度,目前我市已建立6个国家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3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0个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使名医的学术思想、技艺、验方等得到传承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补齐中医药管理工作短板。
针对中医药统筹管理薄弱环节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在没有建立中医药独立行政部门前,依托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推动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媒体等组建中医药发展联盟,为促进中医药发展搭建良好组织架构。推进出台《广州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州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重点任务计划》,统筹中医药的规划和发展。
(二)支持中医药领域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中医药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依托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支持我市中医药领域具有学科研究优势、高水平学术团队和良好基础实验条件的机构,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中医药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二是加强中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将中医药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纳入重点支持领域,支持建设现代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支持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研究等;在健康医疗重大专项中加大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治疗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三是加强中医药领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中医药临床服务中心、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中心建设,提升中医药产业化在大湾区的影响力。四是加强中医药领域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领域重大成果的转移转化效率,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服务能力,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建设,健全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搭建专业化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建立与专业领域相适应的对接合作机制,线上线下结合不断提高成果推广的广度和精度,促进不同阶段科技创新的接续转换。
(三)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
支持建设岭南博物馆,将中医药文化基地纳入“广州游”精品路线,促进中医药与健康、旅游、餐饮、运动、时尚等有机融合。建立岭南中医药特色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增进市民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参加每年广州“中华老字号企业博览会”,推动老字号企业走出去,星期企业品牌展示聚集效应,打造广州中医药服务品牌,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
最后,感谢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对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0月27日
(联系人:王璇,联系电话:889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