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4142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11-02 来源:本网
分享到:

  穗卫复案〔2020〕245号


苏碧茹、周立东、夏凤华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好“治未病+”多元化产业组合拳,促进健康消费,助力广州经济新发展的提案》(第4142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林业园林局等单位和各区政府进行认真研究,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治未病”产业培育力度,全方位促进健康消费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结合,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穗府〔2018〕6号)中,针对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出“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新药创新,有序开展中药二次开发”、“推动南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大力推进产、供、销、用一体化发展”等措施,在落实规划用地、加强金融支持、制定引才政策等方面倾斜复制中医药产业,通过推动中医药产业化、提升中医医疗服务、鼓励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三方面工作强化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高等学校、医院和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鼓励中药院内制剂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符合条件的中药院内制剂经备案后可在医联体内流通。

  在夯实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将“广州市治未病提升工程”纳入本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我委牵头完成了《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草拟工作,并根据相关规定完成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提出要拓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领域,探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中医养生保健与互联网、养老、旅游、体育、餐饮、酒店、会展、气象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融入了中医治未病养生理论的、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产业;培育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融入特色商业街等主题示范项目,打造中医与养老结合型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挖掘中医药主题元素特色鲜明的旅游路线,积极推动养生保健产品的产业化,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对“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的岗位培训,优化居民衣食住行健康生活方式。

  二、关于建立健全中医药行政管理架构及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中医药管理机构的设置。

  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今年8月高规格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全面部署建设中医药强市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10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市政府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广州市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推动落实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

  尽管在2019年机构改革时,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市县党委和政府部门不设部门管理机构”的规定,我市市、区两级不能参照省“设立省中医药管理局由省卫生健康委管理”的做法设立市、区中医药管理局,但明确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市一级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承担“负责拟定并协调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的职责,其内设中医药管理处负责拟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等工作。市卫生健康委下设正处级事业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与广州市中医药研究所合署,挂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牌子,开展中医中药的研究等工作。11个区卫生健康局作为区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均单独或挂牌设立了负责中医管理工作的科室,负责统筹推进区中医药管理有关工作。市、区两级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和力量均得到了充实和加强。

  下一步我们考虑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中,推动广州地区中医药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媒体等组建中医药发展联盟,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

  (二)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

  为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我市实施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在2019年印发《推进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服务行动计划及4个配套实施方案》(穗卫中医〔2019〕8号)的基础上,2020年市财政投入900万支持建设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4个中医治未病服务指导中心和25个中医治未病服务示范单位,逐步建立以中医慢性病防控、神志病、母婴安康和中西医协作为重点的4个市级治未病技术指导中心为龙头,以区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治未病”中心为骨干,1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治未病”门诊为基础,构建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广州市中医治未病体系,推广建立三位一体闭环管理的中医治未病方案。

  2018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通过实施中西医同病种同支付标准、鼓励中医特色病种的临床应用、设置权重系数引导合理定位等方式,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同时按省的统一部署,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由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诊疗项目由国家、省统一制定,我市无调整权限。经了解,目前省医保局正积极组织研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我市将在省的统一部署下探索将部分中医治未病项目纳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我委也正在协调将更多的中医药治未病技术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畴。

  三、关于打造中医药文化立体传播“新矩阵”的建议

  (一)加强中医药文化媒体宣传。

  今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健康大咖说》两会特别策划要求周莺(广州市政协委员、天河区车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作客演播室,讲述中医如何进社区,推广治未病的理念。邀请卢传坚(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通过访谈形式,讲述中医药常规纳入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有关情况。《G4出动》在全国两会期间采访播出《全国政协委员卢传坚:中西医 需并用》等多条报道,介绍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传播中医药文化。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渠道发布了《中医怎样治未病?》等6条报道,累计浏览量超20.6万。“健康100FUN”栏目特别策划了《提升基层卫生水平,未病先治保健康(完整视频回顾)》,花城FM音频也开设相关中医药文化专题,目前已播放543期,总播放量超过66.1万人次。三九健康网在其“诊疗频道—名医在线新媒体”刊登有关文章,提出“治未病”思想启蒙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

  (二)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

  一是在学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从2015年起通过“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每年组建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讲师队伍,选取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为学校师生提供包括中医养生、疾病预防、针灸推拿在内的宣传教育。同时,利用“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公众号面向学生及家长不定期推出《夏季手足口病频发?“三豆饮”来一碗!》《节气养生之雨水》《节气养生之春分》《节气养生之清明节》《节气养生之谷雨》《节气养生之小满》《节气养生之夏至》等科普文章。二是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活动。2020年市教育局制定广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在100所中小学校中试点开展“一课堂、一花园、一读物、一成果”等“四个一”中医药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三)推广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

  目前我市共有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4个,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医院及药企均为我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包含单位,长期致力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等传统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在岭南医药、中医药养生及药用植物种植等方面,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展示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推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展:一是通过传统医药体验活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致力打造的“非遗课来了”,将我市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通过课程形式进行活化,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并共享广州非遗中的传统医药,包括陈李济中药文化、西关正骨、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岭南火针疗法、岭南飞针疗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等。其中陈李济陈皮制作课、潘高寿养肺膏方制作课、采芝林煲汤养生课、三伏天灸课、非遗+古琴养生课等已成为深受民众喜爱的养生文化课程。二是开展传统医药展览。2020年6月11日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举办的“悬壶济世—广州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览”,就是为回望广州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支援抗疫一线的岁月、传播广式健康养生理念而举办的传统医药专题展览。展览共展示了10项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有9家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参展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养生活动,包括陈皮香囊制作体验、品尝祛暑小零食、正骨药棒按摩舒缓颈椎病体验等。悬壶济世活动在触电新闻、花城+、新花城、听见花开、虎牙直播、东家、新浪广东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总观看人次达70万。此外,还积极推荐我市传统医药参与国家及的非遗大展,积极传播传统医药文化。三是推动传统医药进校园。在“非遗进校园”的热潮之中,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也进入校园,如海珠区南洲小学从2011年开始建立中医药文化的校本课程,并成为首个广州市民间(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设立中药种植园、中医学堂、中医药体验馆,传播了陈李济、潘高寿等非遗项目,该学校入选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8-2020年度)”。我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表彰发布会上,入选为全国十佳创新实践案例。

  (四)积极推动康养旅游发展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依托广州及周边成熟的康养旅游资源,积极推动康养旅游发展,促进旅行社开发推广中医药旅游产品,已推向市场服务广大市民游客。在今年7月我市启动“广州欢迎您”系列活动,我们指导旅行社推出多条“广州康养休闲游”路线,并选出其中5条精品路线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推广。广州地区旅行社重视开发打造中医旅游产品,例如广之旅推出了“神农草堂+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1天游”、“神农草堂+白云湖1天游”、“神农草堂+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1天游”等线路产品,广州高铁之家国际旅行社围绕神农草堂、王老吉凉茶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等打造亲子夏(冬)令营产品。我市还积极向国际来宾宣传推广中医药旅游。在我市举办的“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等重大国际会展活动的嘉宾接待中,均把神农草堂等中医药景点作为游览点,在近几年开展的“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国际旅游知名人游广州活动”中,也把神农草堂作为重点游览景点,中医药旅游产品得到了经营者和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林业和园林部门也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关单位开发建设中医药主体特色的森林康养及文旅项目,如广东马骝山南药森林公园位于从化区的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康养项目,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尽快落地,同时结合推进我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中医药治未病文化宣传活动,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并支持其产业化发展,努力构建管理规范、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中医特色“治未病”服务能力,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治未病”服务需求,持续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消费,助力广州经济发展。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0月27日


  (联系人:王璇,联系电话:88900801)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