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广州市政协十三届第四次会议第102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09-10 来源:本网
分享到:

穗卫复案〔2020〕161号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建设广州成为老龄友好型国际大都市的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并综合市民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情况

  广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紧紧围绕为老服务改革创新大局,顺应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健全老龄工作机制、完善老龄健康和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加大为老社会保障和优待服务力度,精心营造敬老孝老为老社会氛围。

  (一)建立健全老龄宜居环境和服务体系

  一是全市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将医养结合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内容,对暂未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形式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80家,162个街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248家社区居家服务机构提供每周2-3次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显著发展。加快推进老年科、康复科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发展,稳步推进社区护理站试点项目,引导社会力量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二是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延伸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支撑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合作模式。完成《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9-2025年》,将养老布局规划的数据纳入广州市“多规合一”平台内,在组织编制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和详细规划时,将养老服务设施落实到具体地块内。市、区住建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无障碍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该专项规划征求残疾人组织、老年人组织、妇女联合会等的意见,掌握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底数、目标和措施,对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提出前瞻性要求。

  (二)创新创制推动养老服务改革。

  制定《2019年广州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关于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管理的通知》等15份涉及放开市场、加大扶持、加强监管、创新试点的政策文件。深入探索“大城市大养老”模式,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37项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和30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上线运营市居家养老和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平安通智慧养老惠及10万多特殊老年人。长者饭堂增加到1036个,实现刷社保卡就餐,推动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向老年人开放,全年累计服务突破200万人次;174个街镇开展“家政+养老”服务,建成30间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148张家庭养老床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家政服务员达1339人,全年累计服务68.63万人次。

  积极培育敬老孝老为老社会氛围

  通过举办“弘扬广州好家风”“金婚银婚家风盛”等主题活动,传承创新孝亲敬老传统文化,构建家庭文明新风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和市情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开展基层老年协会“长者学堂”公益讲座,提升老年人爱党爱国情操,培养健康生活理念。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激励基层老年协会提供社区志愿服务,开设“微笑聊天室”为老人提供陪伴关怀、情绪疏导等关爱服务,“妈妈私房菜”为困难老年人志愿送餐。“敬老月”期间,开展“孝老爱亲 向上向善”主题文体活动18场,资助培育基层优秀老年文艺团体104个,为老年人免费放映电影40部,观影人数达7000人。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全市共有老年大学56所、老年学校90所、老年教学点280个。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系统共开设180余门课程、300多个班级;市老年干部大学共开设专业课程班867个,在读学员4.5万人次。

  (四)推进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广州人民政府令第172 号)已于 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扩大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范围,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老年人、伤病患者、孕妇和儿童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享受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所进行的建设活动,全面涵盖了设施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等内容。

  1.住房建设规划与适老化改造方面。加强对房屋建筑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的“三同步”要求。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关标准,并纳入施工图审查范围,在建筑工程设计环节满足老年人建筑功能及无障碍通行的需求。将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人居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缺失或破损严重的779 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将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如楼道加装上下扶手、照明改造、无障碍坡道、公共空间改造,引导居民集资加装电梯等纳入60个项改造内容之一。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了353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增设无障碍通道49千米,利用社区废弃空间建设和改造口袋公园81个,推动居民集资加装电梯5003台。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广州市城区危险房屋治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专项用于经民政部门核定的低保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特困人员或者市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家庭,自行开展其拥有合法权属的城区国有土地上危险房屋原址重建或维修的补助资金,有助于改善困难群众中老年人的住房条件。

  2.交通运输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全市完成13个客运站场、87个公交站场、52个BRT站台等站场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工作,并通过设置专用乘车指示牌及专用对讲系统引导行动不便乘客候乘。市中心区各客运站均按规定建设有轮椅坡道、扶手或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市公交站场管理公司直接管理运营的公交站场,除临时占道公交站场外,已全面实现无障碍通行。广州地铁集团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导则》等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在乘客所及的空间路径上设置无障碍出行设施。包括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升降平台、盲道、盲文导向牌、无障碍洗手间等硬件基础设施,并配套增设相关的指引标识,方便乘客及时辨识及使用。

  3.无障碍公共交通工具推广应用方面。积极鼓励营运企业加大无障碍车辆的推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适老出行环境。一是鼓励公交企业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的低底盘和车身构造的车辆,方便行动不便乘客搭乘。目前广州市中心区公交企业已购置了5000余台无障碍公交车辆,部分新购置公交车预留了轮椅安放位置。二是敦促国有出租车企业,履行社会职责,做好无障碍出租车服务保障,选用专用无障碍车辆作为更新车型。更新车型车内空间更宽敞,新增了后门上下车、斜坡辅助装置、一键式固定轮椅等功能,并且采用“巡游+电召”的方式营运,优先为特殊群体提供电召服务,提高了特殊群体特别是行动不便乘客的乘坐体验。三是轨道交通方面,除地铁四号线、五号线部分车型外,地铁线网列车内均有设置轮椅席位,并配套设有无障碍标识,供行动不便乘客使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会同各部门进一步完善老龄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将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和老龄友好城市建设融合规划,营造支持、包容的老年宜居环境,不断提升老年人群体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与乐趣,享受美好老年生活。

   关于“提升对于适老宜居、老龄友好理念的认识”的建议

  按照国家、省相关部署开展完成《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 年)》编制工作。围绕《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构建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

  一是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发挥广州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大湾区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广州集聚。加快推进与港澳优质大学共建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医疗健康合作,共建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共建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及国际化医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基地。

  二是构建包容共享的城市公共服务,构建“9064” (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常住人口养老服务体系。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完善社区长者饭堂、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网络。优化提升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重点在外围城区新增布局市级养老机构。

  三是打造健康城市。重点加强薄弱领域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全市妇儿医疗服务设施,健全老年健康服务,建立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加强部分外围城区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配置。

  四是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职业院校布局组团化、集群化发展,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体系。全面构建面向全生命周期、全口径人群的终身教育体系。

  关于“以老年宜居社区试点为抓手,推进老龄友好型国际化大城市建设”的建议

  一是创建适老化居住环境。编制广州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将无障碍设施专项提升(改造)列为重点内容、科学规划,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落实“试用制度”的实施文件,听取残疾人代表或老年人代表试用意见。组织落实房屋建筑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房屋建筑无障碍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建设和竣工验收监督检查,符合“三同步”要求。2020年将继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100 个以上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动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文件当中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开展无障碍设计,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办理规划条件核实,同时投入使用,为助力居家养老提供重要保障。推动实施《广州市城区危险房屋治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改善困难老年人的住房条件。

  二是创建适老化出行环境。在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条件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车站总平面规划方案规划审查等阶段,均要求建设单位开展无障碍设施方面的内容。对于需采用立体形式的人行过街通道,均要求其配套的无障碍设施应同步设计、建设、验收和投入使用。督促交通运输部门继续落实客运站场、公交与BRT站台等基础交通设施的无障碍改造,设置专用乘车指示牌及专用对讲系统引导行动不便乘客候乘。鼓励更多公共运输企业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快速电召、专人护送等服务,提高老年人出行便捷舒适感。

  三是创建适老生活服务环境。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按照《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执行,在编制详细规划时适度提高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街道级将包括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福利院(养老院)等。居委级将包括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区域统筹级包括综合医院、老年人福利院等。鼓励多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继续落实《老年人专座管理办法》,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景点设立老年人专座,优先供老年群体优先使用。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改、扩建设立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提供“医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多种形式为社区居家高龄、重病、失能或部分失能、失智等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慢病诊治、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康复指导、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安宁护理服务,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全方位的照料和人文关怀。

  关于“破除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制度性壁垒,探索深化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途径”的建议

  探索建立老年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推广应用广州公益“时间银行”项目,通过现有“时间银行”平台和“志愿时”系统,融合建立广州可持续性互助养老机制,引导参与志愿服务积累“爱心时间”,引导低龄健康长者投身志愿服务行业,实现“少老服务老老”。开发老年志愿服务岗位,引导志愿服务团队为困境长者等特殊群体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陪护就医等常态化志愿服务。建立时间储蓄和社会激励回馈机制,开发“积分兑换“功能,按照1小时服务时间兑换1时间积分的原则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积分,在志愿者本人或他人有需要时,使用个人时间积分兑换相应的服务或物资。

  (四)关于“制订老年宜居社区标准、部署落实老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建议

  在完成“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终期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十四五”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加快《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制定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规划建设措施,在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促进设施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医养融合、加强综合监管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和配套文件,进一步健全我市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服务规范、质量标准、监管制度和保障机制。以大湾区发展为契机,积极共建打造城市建设配套发展,公共服务高效快捷的优质为老服务生活圈。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老龄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9月7日


  (联系人:李海琪,王仪;联系电话:62839919,83220561)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