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409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09-08 来源:本网
分享到:

穗卫复案〔2020〕143号


廖如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抓基层社区医疗短板 补疫情防控体系漏洞的提案》(第4098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会办单位认真研究。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围绕着“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逐步完善制度机制,全面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着力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竭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持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快速发展,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常见病、慢性病等基本诊疗服务不断加强,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5家,镇卫生院3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68家,村卫生站933家,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加入社区“三人小组”,积极参与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但确实如您所说,经过本次防疫大考,同时也暴露了当前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关于加强我市基层医疗资源配备的建议

  我委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施设备配置、人员培养及等方面给予倾斜。一是以高于国家建设标准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迁、改、扩建工作。推进居住区配套卫生服务设施的接收和使用工作,优先支持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使用。二是建立基层设备配置长效财政投入机制。我市印发实施《广州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财政补助项目工作方案》,对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的设备配置及设备更新给予补助,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配齐心电图机、骨密度测定仪、快速血糖仪等97种主要设备,镇卫生院逐步配齐急救型救护车、麻醉机、动态心电图机等107种主要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还需逐步配齐诊断床、出诊箱、生化分析仪等45种基本设备和中医药服务设备。2015-2020年,市财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方面累计投入约1.08亿元。2019-2020年,市财政转移支付各区卫生健康补助资金超27亿元,其中约2.7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

  (二)优化基层用药,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全市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新版国家基药目录,更加注重与上级医院的用药衔接,促进医疗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同时我委正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在医院与对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起统一的“上下用药衔接目录”。优先遴选基本药物、慢性病常用药进入“上下用药衔接目录”;同时要求“上下用药衔接目录”品规数,原则上不少于上级牵头医院用药目录品规数的50%。通过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进一步有效配置医疗资源,优化内部管理,逐步解决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问题。

  下一步,我委将积极贯彻落实市委深改委印发《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以“平战结合”、常态化防疫理念推动基层发热诊室建设,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达到全覆盖。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继续落实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财政补助项目,及时、足额配套资金,督促基层结合工作重点购置实用、急需的设备,完善设备配置。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试点建设为契机,对标对表国家服务能力标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完善房屋、设备、床位、人员等资源配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档升级,争取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二、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议

  我委非常赞同您提出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内各层各类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协同服务平台,推动健康档案、诊疗、检查、检验、影像数据互通共享,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平台全面联通的建议。近年来,我委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搭建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平台互联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已联通了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295家省、市、区三级医疗机构,基本实现部门间、机构间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一是基于平台打造了“广州健康通”,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多种方式进行预约挂号、当天挂号、排队候诊、医疗缴费、出生证打印、报告查询等,较好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建立了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任何一家接入互认平台的医院,均可在患者就诊时实时调阅患者近期在其它医院做过要求互认范围内的检验检查项目及详细信息,推动解决群众就医“重复检验检查”烦心事;三是建立广州市区域诊断中心平台(包含区域影像、检验、病理、心脑电、超声),支持基层拍片、上级医院诊断,通过基层采集样本、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的协同方式开展远程医疗业务,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一是加速推进各基层医疗机构接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广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型医院之间实现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数据共享与协同应用,如区域诊断应用、双向转诊应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应用等;继续梳理发掘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需求,建设统一的临床决策系统,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智慧化,减轻基层医疗机构压力。二是加快建设疾病防控与公共健康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实现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共用,减少基层重复录入的工作;基于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弥补公共突发事件监测、应急能力不足,逐步完善妇幼保健、疾病监测、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功能,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利用5G通信、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努力解决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瓶颈,助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智能化。

  三、关于加强我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我委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引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适应基层发展需要的卫生人才,积极协调人社、编办等部门积极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培训政策,不断增加基层的吸引力。

  (一)继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2018年,我市印发实施《广州市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穗府办函〔2018〕135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指导意见》(穗人社发〔2018〕46号),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可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合理核增绩效工资水平和总量;可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重点向全科医生等承担临床一线任务人员倾斜。单列紧缺人才绩效工资、一次性核增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待遇。目前大多数区均建立了以考核标准工作量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模式,通过区核定机构、机构核定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方式,落实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激励作用。

  (二)持续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培养。一是持续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转岗培训工作。2020年市财政安排714万元用于全科医生培养,委托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为我市培养全科医生,持续扩大了全科医生招生规模。二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13期共240人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全科医生首诊制度;采取“请进来”的做法,2019年,与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启动“广州·伯明翰全科医师(家庭医生)医联体共进计划培养项目,由中英双方师资对我市全科医师骨干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番禺、海珠、越秀、天河、白云区还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合作开展“金牌家庭医生”培训项目,力求以优质服务水平吸引居民到基层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三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建有4个省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培训基地,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滚雪球培训;推动城市大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通过对口帮扶、技术协作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三)积极落实基层职称倾斜政策。积极落实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倾斜政策,对符合申报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人员,按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办法进行单列评审,对职称外语、论文、科研课题等不做硬性要求,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对取得全科医生培养合格证书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职称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到全科主治医师岗位。2019年度,我市卫生系统和基层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中,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为69.21%,较非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高8%。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广州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有关措施,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提升其职业荣誉感;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规培骨干、学员项目、转岗培训以及广州.伯明翰全科医师共进计划培训项目等,把疾病防控作为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培养培训的必修内容,将普及防疫知识、处置突发疫情纳入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内容,促进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卫生人员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能力。大力发展“互联网+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引进BMJ全科能力在线培训平台,为全科医生提供多样化的在线课程和继续医学教育,逐步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8月26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