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对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02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7-10-24 来源:本网
分享到:

广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028号提案《三医融合创新,促进健康广州建设》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教育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健康广州”的专项发展规划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印发实施《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组织开展专项调查研究,结合广州实际,认真谋划,科学设计,由广州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已制定《健康广州2030”规划纲要》,并已完成征求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将尽快印发并出台有关促进健康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等配套政策。

二、关于推动三医融合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问题

(一)积极探索推动三医融合发展。我市近些年来已经在探索推动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发展模式,如推动广州医科大学三医融合,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该校附属第一医院的应对新发/突发/重症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创新技术研究”“慢阻肺精准医学报告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附属第二医院尿路结石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以及附属第三医院的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先后获市教育局第一、二批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立项,每个项目获得经费150万元,有力推动广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强强联合、协同创新。该校医药健康孵化器企业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医药领域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上成绩斐然,组建PI团队创业单元11个,引入社会资本超3亿元,已创立独立项目公司及机构共25家,覆盖生物制药、功能食品、新药创制与评价、医疗器械、诊断技术、生物安全、医疗与康复等多项领域,初步打造了一个以呼吸疾病为龙头的医药与健康创新创业生态圈。20157月,该校药学院正式与上海安捷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共建广州成药孵化器工程中心。20161月,该校与番禺区新造镇合作共建药物研发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是该校新造校区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是新造镇首个校地合作创新项目。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三医融合协同创新。

(二)创新推动健康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生物和健康产业是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20162017年每年财政预算安排的1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均包含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及项目。2016年全年科技投入达64亿元,其中生物医药的研发、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是科技经费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广州市生物和健康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拟对我市生物和健康产业的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医疗检测、医疗服务等10个重点领域进行工作部署,力争推动我市生物和健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计划建立市生物和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健康产业发展。此外,已起草制定《广州市促进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正征求意见中,拟重点支持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广州华大基因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北大冠昊干细胞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平台的建设,并建立市级健康及养老产业重大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

    三、关于“互联网+三医”打造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大数据平台问题

(一)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广州市率先在全国建立“超大型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截至20176月份,平台共接入255家机构(包括全部市属医院和公卫机构、11个区及部分区属医疗机构、7家省部属医院),横向与市工信、公安、人社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了超过1500万份规范化实名电子健康档案,初步实现了全市联网医疗机构就诊信息共享,实现了跨机构间的电子健康档案调阅、健康服务“一卡通”、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等。推进广州健康通、“互联网+健康医疗”移动医疗服务,实现了手机App、微信等多途径向市民提供预约挂号、费用支付、健康管理等便捷服务。

    (二)实现远程医学教育服务工作。2012年起,广州医科大学启动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实现远程医疗教育服务。截至20176月,已录制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药学等14个本、专科专业网络课程191门,涵盖1876章节内容,网络课程占教学内容的50%。平台开放以来,累计学习时长350796小时,累计登录275139人次。平均每天登陆平台学习人数有70多名,平均每天在线时长有230多小时。下一步,广州医科大学将继续完善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建设,配合广州市通过互联网+三医打造健康服务中心。

    四、关于更新医疗保险观念,促进金融与健康结合问题

(一)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继续推进实施《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和《广州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等政策,并实现与我市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印发实施《关于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门诊指定慢性病专科药费范围及标准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参保人门诊制定慢性病的待遇水平。目前我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上覆盖了本市就业的全体职工和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待遇上涵盖了普通门诊、门诊大病以及住院等医疗保险待遇,构建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多层次体系。此外,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待遇范围之外,将积极探索促进商业保险为群众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健康发展,由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分别为广大群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医疗健康保障服务。

(二)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按病种付费工作。2016 4月制定《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社会医疗保险按病种结算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下一步开展按病种付费工作计划,对按病种付费的实施范围、病种范围、费用标准和结算方式,以及建立监控考核机制和通报制度等作出细化的规定。目前,广州市按病种付费病种数量已扩大至149种,其中33个病种不设统筹基金起付标准,由个人和统筹基金按原住院结算起付标准以上的分担比例进行支付。

五、关于三医联动促医改,强基创优建高地问题

(一)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印发实施《广州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之间高度合作发展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确保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要求的前提下,探索逐步将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人员调配、业务管理、队伍建设、绩效考评等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管理,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对紧密型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总额控制额度提高1-2%2016年选择越秀、海珠区等5个区作为试点区,每个试点区至少建立1个紧密型医联体。各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指导和协调。

二是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2014年印发《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全市11个区同步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全科医生岗位津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家庭医生服务包、健康服务包服务等,推动建立有序的门诊首诊、复诊就医及转诊特约服务。截至20176月,全市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4%的镇卫生院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共2744人,签约居民1807490人,其中重点人群879878人。

三是强化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加快分级诊疗的建立优化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制定医共体医保结算激励措施,在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医共体(医联体)费用支付方式试点工作。建立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支付方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定点医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

(二)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是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印发实施《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广州地区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偿方案》《广州地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并于2017715零时全面启动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启动以来,各医院诊疗秩序正常,舆情平稳,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落实改革各项任务。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涵盖7个方面21项工作,各部门将按任务要求及责任分工,加强落实,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合力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的职责权限;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化对公立医院管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提高保障绩效;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完善基层首诊机制,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支撑能力,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三)强基创优,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

一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印发实施《广州市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2016-2018年)》《广州市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文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广州市代表队参加2016年广东省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河区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白云区江高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治林等3人获得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称号。

二是完善健全花都区“农村居民门诊一元钱看病”模式。根据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和省、市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我市积极做好“花都模式”完善和推广准备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广州市医改办关于实施完善提升花都区“农村居民门诊一元钱看病”模式的通知》。

三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全市各区均设置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5.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7.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目前,全市有9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22个广州市中医药特色镇街建设单位。

(四)加大疾病防控投入与力度,提高防控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2017年起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每人(常住人口)每年50元提高到60元。市政府每年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卫生院等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12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重性精神病管理等。

二是加大疾病防治投入。结合健康影响因素,每年积极安排疾病防治经费,2016年、2017年市本级财政分别投入13806万元、14139万元,用于疾病监测、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大肠癌筛查、六龄齿窝沟封闭、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以及病媒生物防制等。2016年印发实施《广州市新生儿筛查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在免费婚检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经费、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项目经费的基础上,增加安排新生儿筛查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能力,为健康广州工作把好源头关。2017年安排免费婚检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经费1811万元、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项目经费1059万元、新生儿筛查项目1842万元。

三是稳步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儿童免费窝沟封闭、大肠癌筛查等慢性病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启动2016-2018年新一轮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推进疫苗全程冷链自动温控系统建设,认真组织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和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分级评审,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

六、关于健全健康法规,提高健康意识,推进健康促进行动问题

(一)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升健康素养。我市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健康教育和宣传,2016年市本级财政投入健康教育经费1018万元,2017年市本级财政安排1212万元。严格落实控烟等健康法规,加大宣传力度,针对不同人群,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建立良好健康习惯,提高公众对健康生活的认知度,从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营造出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印发实施《关于开展健康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推进健康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学校健康教育课时,同时结合学生防病规律,针对学生特点,引入同伴教育网络教育、与医科院校共同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等多种形式,落实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推进学生全面体检,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体检,全部在校学生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建立学校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学校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学校各类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等。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省和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三)努力打造健康生活环境。印发实施《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境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向各区政府下达《2016年广州市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书》,以责任制形式推动全市环保工作。开展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深化机动车污染控制推进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等,完善联防协控机制,推进实施《广佛跨界河涌水环境整治工作沟通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专项执法。加大污染源查控力度,全面清理292家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十小企业,扎实推进重点河涌周边小散乱工业企业清理整治。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实行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源一册动态化管理,推进水环境管理研究及信息化工作。2016年,我市空气、水、声环境质量总体持续向好。

目前,我市正抓紧推进卫生强市、公立医院改革等各项任务落实,下一步将按照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从政策、资源、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着力,通过医学、医疗、医药的有机提升与创新融合,加快建设健康广州的步伐。同时,围绕全民预防保健、推进分级诊疗、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生活环境

感谢贵委对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8月4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