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对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018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广州市委员会:
贵委在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加强我市精神卫生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精神疾病的社会危害》的提案(第1018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并综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残联等单位和市委政法委、各区政府的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贵委的提案分析了我市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存在服务技术力量不足、规范管治比例不够、统筹管理机制不强、救治救助政策还待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及宣传不到位等六大短板。我们认为,该分析具体详实、切合实际,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关键,提出的四个方面八点意见必将对我市今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提高精神疾病防治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委将根据提案建议,会同市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区共同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精神疾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一、针对提案开展的办理工作
主要开展了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做好组织实施。成立了重点提案办理小组。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会各相关单位做好该提案办理工作。4月初,我委起草了该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各会办单位、提案单位和市政协提案委意见。5月初收集各单位反馈意见后形成了《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018号提案办理工作方案》(送审稿)。方案对提案建议进行了梳理,归纳为11条内容,明确了各条内容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对提案办理工作流程、具体办理措施和时间进度作了安排。
另一方面做好联合办理。
二、针对提案建议所开展的工作进展情况
针对围绕1018号提案提出的加强精神卫生网点建设、医疗保障制度、宣教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精神康复模式、开展综合管理试点、培育专业人才、改善医护人员待遇等建议,结合近年的主要工作,在近期有针对性的抓紧推动了一些重点工作。
(一)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
一是经市委市政府审定,
二是精神卫生医疗资源配置按计划提前推进。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精神卫生资源有了较大的增长。2016年8月,从化区康宁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正式开业,首期开设70张病床,目标床位300张,目前已开放250张,配精神科医师4名,护士11名,解决了该区无精神科病床的问题。2016年10月,天河启维心智医院开业,开设精神科病床25张,配精神科医师3名,护士10名。2017年1月,白云精康医院龙归新院区开业,目前该院已开放1300张精神科病床,配精神科医师30名,护士130名,解决了我市原异地安置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接收难题。
据此统计目前全市有精神病专科医院8家,设精神科病床综合医院14家,开放精神科病床达8,367张,按2016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04万计算,床位密度为5.96张/万人,超过国家东部地区中等配置5.64张/万人的标准,也超过我市《行动计划》的目标;全市现有精神科医师592名,达到每10万人4.2名精神科医师,虽然未达到《行动计划》2018年的目标,但随着我市每年50-60名的转岗培训医师陆续可加注精神科执业,这一目标预计能如期实现。
(二)逐年加大精神疾患医疗经费投入
一是加大残疾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经费投入。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按200元∕月的标准提供资助,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按10,000∕年的标准提供资助,使精神障碍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2016年市本级财政投入1,884万元,2017年安排2,541万元。此外,我市建立12个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接收残疾精神障碍患者,每接收每个服务对象按400元∕月的标准安排服务经费,使社区内残疾精神障碍患者能及时得到康复训练、心理疏导、事前预防、危机介入等服务。2016年市本级财政投入480万元,2017年安排518万元。
二是加大收治、供养流浪和“三无”精神病人经费投入。其中收治流浪精神病人经费2016年市本级财政投入5,506万元,2017年安排6,102万元。主要用于救治对象的生活费、入院常规检查和日常生活用品消耗费用、医疗费、寻人启事登报费、会诊费、病人转诊交通费等。收住“三无”精神病人费用,2016年市本级财政投入298万元,2017年安排373万元。
三是加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助和临时救治经费投入。自2017年起,安排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助和临时救治经费,主要用于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协助监护人的经费补助,对发现即将发病或已经发病的来穗高风险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无法送治且确实贫困的,进行临时性救治救助。2017年全市预算安排1.3亿,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8,000万元。同时加大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业务经费投入,2016年市本级财政投入483万元,2017年安排562万元,用于社区精神病防治与康复专项工作业务经费。
(三)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和救助保障
市卫生计生、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对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康复实施救助,涉及城乡居民医保、医疗救助、残疾人康复资助、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及经济困难精神障碍患者免费住院等,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医疗救助保障。
一是完善门诊统筹待遇。2016年始,将精神分裂症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疾病全部纳入我市门诊指定慢性病范围。截至2016年12月,全市共有17,230名参保人享受了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门诊慢性病专科药物治疗待遇,医保基金共支付1,334万元。
二是优惠普通住院待遇。2015年7月始实施的《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规定,本市精神病专科医院或专区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疾病参保人,免支付住院起付线。截至2016年12月,全市参保人共有55,769人次因精神疾病在专科医院(或病区)治疗,医保基金支付25,618万元,其中城乡大病医保基金支付478万元。完善医保支付方式,调高了2016-2018年度职工医保精神病住院床日定额标准,增幅20%-30%。我市自2015年起,为持医保(社保)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严重精神障碍参保人,提供“一站式”即时记账结算服务,无需另行办理其他报销手续。
三是完善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救助保障机制。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精神障碍患者约5,000名纳入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四)促进精神卫生宣教网络形成
市、区精防管理机构以重大卫生纪念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等)为契机积极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宣传活动。例如,在公共场所开展义诊,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精神健康讲座,长期在流动人群中派发精神卫生方面的宣传资料、宣传环保袋、纪念巾、药盒等形式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提高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理解与支持、降低病耻感。此外,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一直在为求助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心理援助服务。目前该热线已与卫生热线12320联网转接,并与团市委主管的青少年心理热线取得了联系,如有疑难问题可以转介到心理援助热线来。截至
(五)建立完善精神卫生信息系统
我市早在2010年就上线了“广州市精神疾病社区防治与康复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11月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对接,系统实时记录了建档患者的病情、住院、治疗和随访动态,并与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对接。目前,市卫生计生、公安、残联部门可以通过该信息系统随时掌握在库患者病情状况。建立了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共享机制,每月以简报的形式将全市病患基础数据和主要情况抄送市公安、综治、残联等部门,以信息数据库导出形式将最新数据推送给市公安局。此外,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卫生计生委正联合开发新一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化信息管控系统,以现有系统为依托,整合卫生、公安、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的数据信息,改造升级,赋予包含信息采集、日常管控、大数据统计、责任追究在内的新型功能。该系统已经完成前期研究,由市公安局正式向市科技部门申报立项。
(六)鼓励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精神疾病社区康复
目前我市精神障碍康复工作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爱心家园各1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188个、工疗站186个,建成了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市康宁农场、市康宁果园场等康复机构,为精神障碍康复者提供多元化的康复服务。市残联建成12家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包括个案服务、小组服务、面向不同群体(精神病人、康复者、照顾者、社区居民)的具体服务、社区服务四类必备项目以及督导服务、课题研究服务等特色项目。与此同时,我市正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融入社会”原则,以专科医院为重点、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康复模式。市惠爱医院、其他精神病专科医院正在尝试设立日间医院,为刚出院患者提供向社区或家庭过渡的康复衔接服务。计划今年内在江村院区设立日间医院,并做好出院病人的转介服务。
(七)推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
2016年5月,市卫生计生委、综治办、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残联等6部门联合印发《广州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在荔湾、天河和黄埔三个区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按工作进度要求,各试点区2016年底前已成立区政府领导牵头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一次多部门和各街道(镇)领导参加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会,举办了一期综合管理工作培训班。各项试点工作正按部署稳步推进。
(八)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在日常培训方面,从2006年起,市惠爱医院每年都举办1-2期基层精防医生上岗培训班(脱产15天),至今举办了16期,共有849人参加了培训,对象主要是社区精防医生。在转岗培训方面,每年举办一期转岗培训班,每期50人左右,到2018年底,我市精神科医师人数将达到《行动计划》目标。在学历教育方面,广州医科大学已于2016年开设了精神医学本科专业,招收34名学生,为本市及全省培养精神卫生专业应用型人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倾斜,市财政在确保市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培住培学员每人每年4.1万元综合定额补助中特别向精神、儿科等紧缺专业住培生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额外生活补助,引导本科毕业生报读精神科等紧缺专业。同时在医学教育中保证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课时。在从业待遇方面,鼓励基层符合条件的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取得精神卫生执业资格,对获得精神科执业资格并从事精神卫生工作者,在职称晋升,聘任时给予优先政策。
三、下一步推进精神卫生工作的计划
(一)突出重点,完善体系。积极推进《广州市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完善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技术指导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市精神卫生工作水平。大力积极推进增城、花都区建立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精神科建设,加强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科)建设,做好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工作。加强对基层督导,推进各街镇精防医生专人、专职化,提高社区防治水平,推进线索调查,提高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现登记率,将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细做实,减少肇事肇祸的发生。
(二)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加大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率,让广大精神障碍患者都能享受精神卫生优惠政策。联合人社、财政、民政部门,共同研究将本市户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政府资助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联合市残联,加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评残工作,把各项福利保障政策用好用足;利用好医疗保险基金,逐步将一些轻度精神障碍的治疗纳入我市医保门诊特殊病种范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四)建好系统,规范管控。推动社会化管控系统建设和使用,按照广东省委政法委等16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整合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推进我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信息的整合。加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化管控系统建设,用科技手段促进各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对病患的排查、评定、管控、处置以及问责等工作落实到位。
(五)科学规划,建好队伍。科学推进我市精神卫生人才建设计划,继续落实将精神卫生专业作为我市紧缺人才引进的政策。每年举办一期招收50人左右的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班,到2020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配备1名具备精神科执业资质医生的专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开设了精神医学本科专业,为本市及全省培养精神卫生专业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六)推动试点,探索模式。继续推进荔湾、天河、黄埔3个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示范区建设,通过2-3年的积极探索,使之成为在本市及全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精神综合康复模式,在现有基础上发挥市、区两级卫生、民政、残联的康复力量,加强合作联系,做好病人的转介对接服务,引进社工组织支持社区康复管理服务,扩大康复覆盖率,提高我市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模式,加强心理热线建设,利用互联网手段向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广泛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
最后,感谢贵委对我市精神卫生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委将对照1018号提案中的宝贵建议,认真抓好落实。有关工作最近进展,我委将及时向贵委进行通报。
广州市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