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4020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9-06-21 来源: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到:

陈家成等委员:

《关于探索“医养护融合”服务模式,实现多元化养老服务的建议》(第20194020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等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经综合市民政局会办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工作,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护相融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一)强化规划,增强政策保障。一是强化规划设计。先后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18〕101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通知》,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精简审批手续、落实用地保障等一系列政策举措。3月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订版,提出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口腔、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建设,规划在越秀等7个区分别建设1家疗养院。二是强化制度支持。2017年起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实施,通过积极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申报长护定点,确定首批29家和第二批36家共65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向享受长护险的个人人均每月支付2321.9元,总体支付率达到70.6%。今年1月,我市正式推行《广州市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广州户籍80周岁以上重度失能老年人可享照护商业保险,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减轻养老负担压力。三是设立专项补贴。根据《广州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设立补贴如下:1、护理补贴:收住重度失能老年人(一级护理)的,每人每月补贴500元;收住轻度、中度失能老年人(二级护理)的,每人每月补贴300元;收住能力完好老年人(三级护理)的,每人每月补贴200元;2、新增床位补贴:拥有房屋自有产权的新增床位每张床位补贴15000元,租赁场地的新增床位每张床位补贴10000元。3、医养结合机构已实际收住服务对象,并具备医保定点资格的,按照2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未具备医保定点资格的,按照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同时还有等级评定补贴和延伸服务补贴等。积极引导养老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丰富养老护理服务资源。

(二)优化拓展,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门诊部,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一般性门诊医疗服务;鼓励养老机构根据服务的老年人身体情况需求,按有关医疗机构建设基本要求,由老人院或与社会资本开办配套服务的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鼓励现有医疗机构在老人院内开设分院区(包括:康复院区、老年病院区等)。积极指导申办方按照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办理,并在审批时限内及时审批。至目前,全市已开设护理院6家,护理站71家,康复医院10家。如广州市中医医院与福瑞颐养老年公寓协作,联合开展老年人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护理服务,由该养老机构设立勤正中医院,勤正中医院为广州市中医医院的合作医院,由广州市中医医院负责管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与该市黄埔区老人院合作,设置老年康复病区,共建紧密型医联体。这种“医养结合”模式把医院优质的医疗康复资源与老人院专业养老护理资源充分融合,为居住在院的老人提供健康管理、门诊、住院及康复期护理为一体的养老康复服务,被群众生动地比喻成“贯通医养”,即“楼上居住、楼下就医”。二是深化拓展医疗机构的老年人医疗服务功能。大力推进针对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病的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建设,鼓励现有医疗机构在老人院内开设分院区(包括:康复院区、老年病院区等);规划新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广州市老年康复医院、扩建广州市老人院医院。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广州市中医药特色镇街和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家庭医生履约服务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三是积极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工作。据统计,目前广州市没有独立的安宁疗护机构,内部设置临终关怀科(安宁疗护)的医疗机构共有73家,实际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有43家,开展居家服务的机构7家;安宁疗护床位数量4708张;从业医生319人,护士635人,社工、志愿者674人,2018年入院10054例,出院8529例(其中死亡1652例)。

(三)便民为民,着力推进社区护理站建设。去年4月,市卫计委、民政、发改委、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在社区建设护理站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卫家庭〔2018〕4号),为培育护理站建设供需市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护理机构,对试点的社区护理站给予35-40万的政府资助形式。一是设定护理站功能定位:以维护社区人群健康、满足社区人群基本医疗护理需求为宗旨,以护士为核心的各类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为长期卧床老人、患病、残疾人、临终患者和其他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临终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指导、营养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健康宣教和其他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二是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丰富社区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让老年人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得到连续、适宜、规范、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在社区建设以上门护理服务为主的护理站,承担对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以及居家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实现对社区内各类老年群体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全覆盖。三是稳步推进项目有序开展。我们通过护理服务行为的规范、统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资源、强化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等手段,扎实推进社区护理服务水平。至目前已确定64家护理站为广州市护理站试点单位,累计集中健康宣传咨询活动服务2542人次,站内护理康复服务11845人次,上门居家护理康复服务5926人次,其它服务活动(如陪诊、临终关怀等)13508人次。

(四)开拓创新,探索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2018年8月,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印发《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推进社区健康小屋试点建设、积极拓展长者饭堂医养结合服务内涵、探索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提升完善社区老年人康复服务体系和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网络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在全市11个区各选取一个街道作为“智慧健康养老”项目试点单位,并给予每单位45万政府资助资金,试点期一年。项目主要任务有:一是推行特殊人群的居家监测。为长期居住在辖内的低保低收入困难长者、有特殊需要的长者提供远程血压监测、血糖实时监测管理,为独居长者配置健康手环,实行精准定位、防摔防走失等。二是为重点人群提供居家康复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辖区内养老院、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组成的内科医生、康复医生、社工、义工、护理员各1名组成服务团队,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专业的内科巡诊、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居家服务。三是推进65岁以上老年人的居家健康管理项目。通过老年健康数据库和健康云平台开发,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和分级,因地制宜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远程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服务。

(五)不断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是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体系。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申请流程、目录清单、参考指导价、招标指引等一系列文件,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企业,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由各区、街镇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择优选择服务机构,整体或分项目委托其运营区、街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承接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日间托老等一站式和到户式服务,目前我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社会化运营占比超过85%。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和评估指引,委托第三方开展服务项目评估,对上门生活照料、日间托管、康复护理、上门医疗服务,按合格、良好、优秀的评估等级每人次分别给予2-4元补助,鼓励服务机构扩面、增量、提质。二是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我市“3+X”创新试点,实施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提升工程,按照每人每餐最高补助3元、送餐每人次2元、运营按照每人次1元的标准,给予助餐送餐服务补贴。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市共有1011个长者饭堂,比2016年增长4.5倍,覆盖全部街镇、村居,“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助餐配餐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共有6.6万老年人接受助餐配餐服务,150个街镇实现刷卡就餐,就餐人数100人以上的长者饭堂达26个。三是联合人社部门组织养老护理员参加免费技能晋升培训,组织全市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政策解读、业务知识和信息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落实《广州市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落实养老护理人员就业补贴和岗位补贴,建立养老机构一线护理人员最低工资制度,定期发布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指导价,将养老护理员列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积分入户予以加分。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进一步加强我市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老年护理床位建设。鼓励二级综合医院建设老年护理床位,全市公办二级综合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老年护理床位。对于部分综合性或专科性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愿意主动承担老年康复护理功能的,鼓励其建设老年康复护理床位。

(二)进一步完善医保(长护险)政策。扩大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对符合基本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优先纳入医疗保险协议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为老年病制定个性化的医保政策,激励医疗机构收治老年病人,破解超时限住院老人“被出院”困境。

(三)进一步促进医养深度融合。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护理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档案、共享资源。支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利用空余床位或转型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或专区,推进医院、养老院双向转诊、“双向离院”计划。试行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提高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支付能力。

(四)积极扶持专业照顾机构。出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在场地、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资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站、社区嵌入式养老院等专业机构,打造集医、养、康、护功能一体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

(五)努力推动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化。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各项优惠政策,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考核教材,探索开展广州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6月20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