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20242550号建议答复的函
穗卫复案〔2024〕152号
卢穗华代表:
您在市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关于解决基层医疗人才布局不均衡问题,助力基层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2550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基层健康服务发展情况
为从根本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就医需求,广州市推动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科学有序分级诊疗制度。经过发展,广州医疗服务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稳步提升。2023年全市医疗集团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0项,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平均衔接药品品规200个,二、三级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转患者逾8万人次,同比增长50%以上,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76.8%,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主要做法有:
(一)高度重视,部门联动。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部门联合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以行政区划为重点,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目标,根据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要求,整合优化,全市11个区统筹建设1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区域全覆盖。印发《广州市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改革,统筹事业编制“专编专用”,支持基层卫生服务发展。
(二)优化配置,资源整合。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疾病谱、医疗资源现状等因素,进一步完善辖区布局。形成以大型三级医院牵头,二级综合性医院为支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稳定三角形联合体。发挥省部属、市属大型医院专科优势,对接各区医疗集团,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设置消化疾病联合病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番禺区市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组建传染病救治专科联盟等,通过推广诊疗规范、加强专科培训、整合诊疗资源、远程医疗协作、畅通双向转诊等方式,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三)落实定位,人才流动。医疗集团内二级以上医院将本院号源优先向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放,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患者实行“一免三优先”服务(免普通诊查费,优先预约门诊,优先安排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更好吸引群众基层首诊,逐步改变“有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就医习惯。牵头单位制定区域分级诊疗病种手册、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及双向转诊标准,双向转诊态势逐步形成。上级医院在基层设立名医工作室和联合病房,派专家下沉坐诊和带教查房,指导开展适宜技术和新技术新项目,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专家”的需求。基层医疗技术稳步提升,承接常见病、多发病和康复期患者能力显著增强。
(四)健全体制,统筹管理。各区医疗集团不断探索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创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和发展的共同体。一是花都区制定医疗集团理事会章程和管理规定,明确用人、做事、内部分配等运行管理权限;实行医保费用“总额预付、结余留用”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院发展模式从以“治病为主”向“以人民健康为主”转变。二是番禺区在维持正常运行格局前提下,将全部区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医疗卫生集团”,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影像、检验等区域资源共享中心,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和稀缺医疗资源逐步由医疗集团统筹管理和共享使用。三是白云区紧扣全区产业布局,加强与省市高水平医院合作,整合全区医疗资源,形成东中西三个以区属医院牵头、省市高水平医院为支撑的城市医疗集团。逐步推动医疗集团内部的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采购“六统一”管理,促进资源共享。
(五)标准建设,强化基层。一是不断完善基层服务网络。按照“一街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一村一卫生站”的要求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建15-30分钟基层卫生服务圈,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60所、镇卫生院31所和村卫生站942所。二是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实施基层医生全科能力提升工程,组织4千多名基层医生参与线上培训;常态化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滚雪球”培训和全科沙龙活动;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拓展签约服务内涵、优化签约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开通家庭医生服务专线,遴选评定20个五星级家庭医生团队,打造71个港式金牌家庭医生工作室。三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特色专科或亚专长培育,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4家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其中132家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并建成57家社区医院。2023年花都区、海珠区分别入选省级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和试验区建设单位。
(六)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市属高校和职业学校中,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市增城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等均以医药卫生为优势和特色,为我市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医疗卫生领域高素质人才。其中广州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含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2个,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年招生约4000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服务健康产业相关专业23个,建有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年招生约3000人,该校为我省订单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项目定点院校,2023年在临床医学专业招收云浮地区定向就业医学生30人;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是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开设药品食品检验、药剂、制药技术应用、中药制药等专业,年招生约1300人;广州市增城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护理、药剂、康复技术等相关专业,年招生约550人。此外,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23年新增开设智能医疗装备技术等专业,培养医药装备相关从业人员。
(七)部门联动,产教融合。广州医科大学分别与增城区、番禺区合作共建增城区人民医院、番禺中心医院,校本部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增城区人民医院签约开展学科共建;深入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开展结对共建,在学科(专科)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为连山县基层医疗机构强化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为想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医科大学牵头建设南粤家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广东惠利民有害生物防制工程有限公司、南方医科大学牵头建设全国公共卫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深圳爱倍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牵头建设智慧社区居家康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二、存在困难
我市努力构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联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原因,医联体建设仍存在不足。其中,包括代表提到的“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结构不合理、留住人才难”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您提出的“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建立高职院校与医疗联合体协同发展”等建议,对我市推进基层健康高质量发展有指导意义。我委将在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会同教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加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构建我市优质高效健康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一)不断加强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指导各区由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参与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成立管理委员会,制定章程,明确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负责统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重要事项。推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设置消化疾病联合病房的模式,在全市医疗集团内部,组建心脑血管、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专科的联合病房,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架构,实现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和发展共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专科或亚专长培育,探索推进以高层次医学人才领衔的基层名医工作室和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将二级以上医院药品目录共享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现集团内共用药品目录,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二)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推动建立符合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发展要求的薪酬制度。一是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突出部属、省属大型医院公益性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大型医院积极性。二是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并向下沉基层服务人员倾斜,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三是支持条件成熟的区设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法人,鼓励医疗集团进一步完善人事政策,有条件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可由牵头医院院长提名,经医管会审议、任免,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四是落实集团内部绩效分配自主权,自主设立体现分级诊疗要求、劳动特点和技术水平的薪酬项目。
(三)加大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力度。一是在每个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不低于2个具备中高级全科系列职称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每个岗位由各区财政承担按每年6万元的标准给予财政专项补助,不纳入机构和个人绩效工资总量。二是推动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在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中医类)和社区护理专业类别的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到全科主治医师岗位;高级职称评审时单独设置全科医学专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全科医学(临床类别、中医类别,下同)中级职称并聘任在相应层级的在职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该岗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申报基层卫生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副高级职称直接评审。三是落实广州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对全科医生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四是城市医疗集团内部医师在任一机构注册后,不需办理备案即可在医联体内执业,将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定期出诊、巡诊等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落实人员下沉激励措施,促进人才流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专家”需求。
(四)加快完善医校协同联动机制。一是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学校加强医药卫生相关专业建设,开设相关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引导和鼓励相关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协调各区卫生健康局,指导辖区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规范设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并将高职院校设置的医疗机构纳入医疗集团、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等医疗联合体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与市、区属公立医院开展合作,推动建设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加强医教协同和卫生健康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体合作形式可由双方友好协商确定,并按程序报批。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市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