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代表大会第20242006号建议答复的函
穗卫复案〔2024〕85号
张忠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推动中医药与基层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建议》(第20242006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民政局和委相关处室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进行了多次微信及电话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医康养融合发展情况
(一)健全养老体系,拓展医养结合服务覆盖。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养老服务的决策部署,以实现老有颐养为目标,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上取得全国示范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颐康中心(服务站)2839 个,覆盖所有街镇、村居,“1+N”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通过推进二级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为机构老人提供免挂号、绿色转诊等便捷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与周边养老机构签约,建立医养服务合作关系等形式,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 100%。截至目前,全市21家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
(二)坚持政策引导,强化医养结合示范引领。
印发实施《广州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注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鼓励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把中医诊疗、治未病、养生保健、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开展融合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的老年人医疗、护理、养生、康复服务。鼓励养老机构按规定申请开办各类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最高可获得20万元的一次性医养结合补贴。印发实施《社区(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指导各区按照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的标准建设拥有医疗养老床位的普惠型、示范性基层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老年医院建设集老年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功能康复、宁养善终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着力打造医养结合品牌。市东升医院养老服务区(市老年病康复医院)结合中医、康复等特色专科,对入住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定期巡诊、老年常见病诊疗等中医中药及传统康复服务。
(三)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中医治未病深入基层。
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实施五年来,我市基本形成以省级中医医院5A级治未病科和市级治未病服务指导中心为龙头,区级治未病服务示范单位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为网底的治未病服务网络体系,形成推广 20 个治未病服务方案。结合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工作,推动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服务逐步向基层延伸,结合气候变化、季节更替、疾病流行等及时推出不同专题的中医汤方、食疗药膳、情志运动调养等治未病指导,让老年人获得更专业的中医治未病养生知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稳步提升,2023年达到74.58%。此外,注重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加强签约中医药人员配置,将中医、中药服务和非药物疗法、中医治未病服务纳入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范畴,鼓励家庭医生掌握和使用针刺、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实现签约服务中西医协同。
二、下一步工作
我市将加强卫生部门与民政部门联动,持续推动《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落地见效,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药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医院”协作联动服务。进一步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医药技能培训,强化中医药特色,提升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同时支持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整合中医药在老年疾病预防保健、慢病管理、康复、安宁疗护的优势,形成若干具有广东中医特色的防治康一体化康养方案。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产业等合作交流,探索形成中医医养结合新模式。
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及基层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29日
(联系人:王璇,联系电话:889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