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11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3-04-21 来源:本网
分享到:

  穗卫复案〔2023〕76号

方雪容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建议》(第20232112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会办单位办理,并与您进行了沟通,经综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医保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和各区政府等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健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扩容增效,推动全面形成与本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全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一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出台实施《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制定60余份专项文件,形成养老项目用地、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人才培育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健全以经济困难和亟需照护老年人为重点,以失能照护为主要内容,覆盖全面、保障适度、普惠均等、质量可靠、权责清晰、共建共享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公布本市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面向常住老年人提供以失能照护为主要内容,涵盖供需对接、服务供给、服务保障、医养康养、权益维护等5大类24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全部由财政负担或资助,明确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服务要求、责任主体、申请流程,并逐年动态调整。

  (二)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在每个区建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平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基础上,实施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提升三年行动,推动每个街镇建设至少1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每个村居设置至少1个具备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助餐配餐等功能的村居颐康服务站,推动各区构建“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村居颐康服务站”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全市11区均已设立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市176个街镇均设立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53%村居设有颐康服务站,并积极推进村居全覆盖。社区层面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和居住范围合理布设长者饭堂1092个,星光老年之家1289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1142个,养老服务设施村居覆盖率100%。在全市推广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适老化服务,设立1.6万张家庭养老床位,累计为超6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

  (三)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扩容增效。一是规划保障养老设施用地。编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和城市更新养老设施布点规划,确保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用地。二是持续增加养老床位供给总量。2013年启动的公办养老机构“1+5”新建和“1+6”扩建项目涉及的13家公办养老机构约9500张床位陆续投入运营。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12家。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对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给予场地、税收优惠以及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星级评定补贴、医养结合补贴等,本地、外地和境外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享有同等待遇。三是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以及购买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制度。特困老年人无偿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优先轮候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四是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83%,照护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期内的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全省31.2%,五星级养老机构占全省的48.6%,在申报数量和质量上位列全省第一。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42间敬老院已全面完成消防改造和法人登记,12家获评省三星级以上。

  二、关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不断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我市持续精准扩大“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推动基本养老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23.42万人(含领取养老金193.91万人);创新发展“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我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内工作人员已按规定全部建立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备案企业近2400家,覆盖人数超30万人;积极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先行顺利实施,我市作为全国首批先行城市之一,早谋划、早预热,2022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以来,我市参加个人养老金达125.6万人,居全国前列。

  (二)扎实开展“银龄安康行动”。我市2014年正式启动“银龄安康行动”,2015年由政府出资为老年人购买老年意外伤害保险,2017年实现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银龄安康行动”全覆盖。“银龄安康行动”受益人数逐年增长,从2015年的2689人,2016年6393人,2017年15615人,到2018年29449人,2019年36693人,再到2022年37472人,2022年受益人数相较于2015年增长近14倍。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银龄安康行动”累计赔付超过2.6亿元,累计203872人次获得理赔保障。

  (三)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我市从 2017 年起先行先试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重点解决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及设备使用服务保障需求,有效减轻失能群体及其家庭经济和事务性负担。随着政策调整,我市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深度、广度、待遇类型不断增加,待遇享受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12月底,长期护理保险正在享受居家护理的人数为5.6万,机构护理的人数为0.8万。

  三、关于完善老年人健康体系

  (一)不断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立我市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研究制定医养结合工作的重大制度和政策。持续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组织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2019年以来,老年人体检人数逐年增加,2022年全市共有75.8万名老年人接受健康体检。从2007年开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积极为养老院和居家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等上门医疗护理服务,2022年全市共建立家庭病床8232张,家庭病床出、巡诊达16.17万人次。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积极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老年人脑健康管理试点、老年人痴呆防治试点等工作。其中,2019年至2021年,在全市选取5个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共为609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不同策略的干预活动。2023年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深入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颐康中心、长者饭堂等宣传老年营养评价及干预知识,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老年人膳食指南”核心推荐内容指导提供适合老年人的营养配餐,2023-2025年完成一次全覆盖。

  (二)统筹推进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和护理服务。2021年9月,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四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广州市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管理办法》(穗卫规字〔2021〕1号),建立全市统一、结果通认的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制度,市卫生健康部门同步配套出台《广州市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规范》,针对老年人能力、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建立统一的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规范,有效保障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市卫生健康部门创建“广州市健康通小程序上护理站预约服务模块”,给行动不便或无人照护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护理站预约服务,可以在家享受“零距离、零跑腿预约”和“个性化、专业化照护”;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失能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一次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健康服务内容包括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等。市医保部门将家庭病床纳入二类门诊特定病种管理,我市参保人在本市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诊断为恶性肿瘤需支持治疗等10种情形,参保患者可在家中接受医疗和护理,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可提供家庭病床门诊特定病种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达300 家。2022年1至12月,共有3407 名参保人申请家庭病床门诊特定病种待遇。

  (三)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工作。一是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机构数量,我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从2021年的120家增加到130家,增城区颐养院等5 家医养结合机构获评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二是持续推进护理站建设,护理站数量达到177家,护理站上门居家护理康复服务约24.57万人次,固定服务对象总人数约4.3万人。三是持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创建259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我市100%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挂号、就医等绿色通道。四是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022年,我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4.71%。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老年医学人才培训,2022年共培训47人次,不断提高老年医学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深入开展老年慢性病管理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6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做深做细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分别管理75.9万名高血压患者和30.0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被管理患者群体血压控制率和血糖控制率分别为65.93%和61.54%。二是2021年我市印发《广州市实施糖尿病防治专项行动方案》并开发了“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对我市居民开展糖尿病筛查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糖尿病知晓率和早诊早治率。三是近期拟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广州市慢病防控“三高共管”方案》,探索将血脂异常患者纳入慢性病患者管理群体,并开展并发症的筛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四是扩大慢性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项目覆盖人群,创新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方式。2022年我市健康自我管理项目在往年22个自我管理小组(约500人)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组建100个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约3000人),并采用慢性病患者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融合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健康管理师等多方资源,采用在线饮食、运动、血压血糖监测方式,实时掌握患者当前自我管理状态,从而实时调整患者用药、生活方式干预等健康管理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水平。

  四、关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一)不断改善老年宜居环境。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2008年至2017年6月,对全市农民唯一居住泥砖房和低保低收入农民唯一居住危房进行改造,全市符合“一户一宅”条件的农村泥砖房和危房已基本改造完毕。下一步,将指导各区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有关工作,对于具备条件的,可在改造过程中统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二是印发《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场地设计指引》和《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设计导则》,指导各区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中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三是《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和标准指引》明确了将完善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施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基础类工作,并参考《广州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结合社区及周边实际,配置长者饭堂、社区服务站、星光老人之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康体健身场地等配套设施。

  (二)下大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2021 年我市出台《广州市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清晰、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持续加强各部门工作协同、信息共享,围绕老年人出行、政务服务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抓好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化技术困难问题。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适老”出行环境。一是积极指导网约车平台开通“一键叫车”等适老、助老服务功能,目前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 出行、如祺出行、美团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已启用或上线“助老模式”或“助老打车”等功能及服务,可为老年乘客提供电话约车、一键叫车、代叫车等服务。二是积极推动各区及公交企业在年度新增及更新车辆工作中,优先选择无障碍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客车车型,增加无障碍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辆的配置,目前我市已有3600余辆无障碍低地板及低入口车型公交车,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需求。三是指导督促公交企业、客运站场、广州地铁集团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等智能技术的同时,按规定保留使用现金等传统购票方式,方便老年乘客乘车购票。市公安部门持续加强和改进涉老年人公安服务管理工作。一是细化窗口设置。在我市车管、出入境、户政等公安政务服务窗口设置老年人专窗,为老年人开辟“快速通道”,提供免预约、免排队等“优先办”服务。二是提供贴心服务。在窗口现场设置“无障碍通道”、配备老年人常用救助设备及物品,设置老花镜、放大镜等便利工具。同时,加强现场人工咨询、引导等服务和帮助,全程为老年人提供“家人式”服务。深入实施“委托办”服务,切实做好证照工本费缴纳“多方办”服务,各公安政务服务窗口继续保留使用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收费,或者提供现金支付转换方式供老年人选择。对于行动不便、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积极提供上门办理居民身份证业务的便民服务,将原来“等群众来办理,让群众自己跑”变成“主动上门服务,信息多跑路”。三是优化便利服务。搭建“广州微警务”小程序等业务网上办理平台,推出各类业务网办服务,方便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利用网络办理多种公安业务。同时,增加车管业务“社会化网点”,老年人可通过警医邮网点、登记服务站等社会化网点就近办理车管业务。完成智能咨询网站无障碍适老化改造工作,新增了指读、大字型、大鼠标等适老化功能,实现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登录网站后,可根据自身使用习惯享受网站提供的业务咨询、预约和申办服务。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深化政务服务,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一是完成穗好办APP 适老化改造,并开设“长者专区”,通过页面更简洁、字体更清晰的展现方式,汇集“老年人优待卡核发”“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发放高龄老人补(津)贴”等老年人常用服务事项,实现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零跑腿”。“长者专区”上线后,事项办理量125 万余宗。二是推进各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市区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政务服务网站以及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端完成适老化改造,提供长者模式,实现大字幕、大鼠标、大字间距、大界面等功能,满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阅读政府网站的辅助需求。目前,全市54 家政府网站已全部完成适老化改造工作。三是优化老年人政务服务。在市区政务中心现场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设置免预约绿色通道,设置老年人服务专窗,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取号服务。在入口配备智能健康码检验一体机,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提供刷身份证、扫脸检验健康码状态的服务。设置“云窗口”,由政务中心综合窗口服务人员和审批部门人员组成“云座席”队伍,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远程互动引导式政务服务,让长者办事少跑腿。市老龄工作部门广泛开展智慧助老活动,为社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提供帮助,在全市范围组建4000人的“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骨干队伍,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1、2022两年共开展培训70余场,服务辐射超过4万名老年人;结合“银龄安康行动”居(村)驻点服务开展智慧助老活动,2021、2022两年共举办智慧助老活动1044场次,参与活动老年人3万余人次。

  (三)努力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氛围。市教育部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形式进行敬老教育;每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各学校利用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点,引导学生关心、孝顺家中长辈,与社区联动组织学生开展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团市委依托全市11个区共 63 间志愿驿站,开展常态化养老志愿服务,为周边社区长者开展爱心义剪、免费测血压、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通过走马灯播放、电视科普视频、宣传品派发等开展老龄志愿服务宣传近 2000 场次;通过“青年志愿者—长者”结对的方式,前往社区、老人院等地定期为高龄困境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义诊、免费体检、心理抚慰、疫情防控等服务,共发动1000 余人次志愿者送餐,定期探访老人近3000人次。市老龄工作部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经常性组织敬老爱老助老典型宣传,每年组织“敬老月”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孝老爱亲氛围。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强化老龄工作的统筹协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推动新时代各项老龄工作落地落实落细,不断增强我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感谢你们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0日

  (联系人:张玉辉,联系电话:62839985)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