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3022号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2-08-19 来源:本网
分享到:

王文英委员:

  您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荔湾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第20223022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进行了沟通,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注重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与健康教育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市一直重视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精华。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广州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重点任务计划》,着力整合中医药资源,促进中医药医疗、产业、文化融合发展。

  2、建好宣传平台。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向群众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积极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我市已认定“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等中医药类市级科普基地13家。力争将正在建设的岭南中医药博物馆打造成广州中医药文化新地标。我市现有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5个,其中荔湾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是:采芝林传统中药文化、敬修堂传统中药文化、西关正骨,均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对荔湾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展示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丰富宣传形式。组织各区和市属各医院积极利用中医药科普微信、微博以及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网站、栏目等,不断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范围。在全市100所试点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5对中小学校与医院共建中医药文化传播示范单位。2020年我市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了“悬壶济世--广州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览”,邀请了采芝林传统中药传承人、西关正骨传承人在现场展示,触电新闻、新浪广东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总观看人次达70万。今年启动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宣传活动,组织了一批专家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取得明显成效。

  (二)多管齐下,着力中医药人才保护和培养,让传统中医药精华赓续传承

  1、广聚中医药领军人才。积极引进中医药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推进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大力开展老中医学术思想、老药工技艺等师承教育。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分别与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岐黄学者许能贵教授签约,引入工作室落户医院并开展师承培训。

  2、培育中医药骨干人才。委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每期3年,至今共4期,已有120名中青年中医骨干向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知名中医药专家拜师学艺。开展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推荐申报,按程序推动市级名中医评选。

  3、壮大中医药基层人才。制定《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2-2024年)》和《广州市针灸医院“1+N”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和广州市针灸医院“1+N”体系建设,推动广州市中医药水平整体发展。每年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中医全科医生。

  4、提高中医药人才待遇。在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中,将中医药专业人才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列入加分项;在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中,将全科医学(中医类别)列为基层卫生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条件标准可直接评定为副高级职称。对属于高层次人才范围的中医药人才,绩效工资可采用年薪制、协议制单独据实核定,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

  (三)加大监管力度,不断规范清平中药材市场经营秩序,打造西关中药材品牌

  广州市清平中药材交易市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交易枢纽,近年来,为保障用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中药传承、鼓励中药创新,实现对中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监管。

  1、建立监管制度。市区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加大对清平中药市场监管,采取每日巡查,每周明查暗访,每月例会的有效监管模式,大力整治清平市场内、市场周边和市场相邻区域不同程度存在的以次充好、增重染色、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药出清平必正宗”,以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促进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2、开展专项整治。每年针对清平药材市场进行100批次的中药材抽检,并对抽检出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依法查处。针对存在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切实保障中药质量安全。

  (四)深挖中医药文化底蕴,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努力推动中医药融入大健康产业

  1、拓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组织对中医养生馆、月子中心、汗蒸馆等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在月子中心推广传统穴位按摩、艾灸、姜水洗浴等中医保健“坐月子”项目。在社区开展“冬病夏治”做“三伏”天灸,“夏病冬防”行艾绒薰蒸。

  2、开发药膳食疗和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突出岭南“煲汤文化”与“凉茶文化”,研发安全有效的药食同源产品,引领健康产品消费新潮流。一方面发挥中医医疗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合“粤菜师傅”工程,组织“中医师+中药师+名厨”结合本地饮食习惯、四时养生和特色食材,拟定岭南特色药膳汤谱250多个,在电视台推出每日养生靓汤节目;另一方面发挥南药产业研发优势,深度开发陈皮、橘红等特色南药产品以及王老吉、“粤抗一号”、“邓老凉茶”等茶饮,做大做强“中医药+饮料”、“中医药+食品”跨界大健康产品。

  (五)注重创新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理念和新技术,聚力中医药科研出新出彩

  1、建设中医药领域部、省、市各级重点实验室。目前我市有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生物活性分子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等2家中医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起,连续5年,我市每年给予经费支持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2、广药集团广州汉方现代中药公司拥有“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较强的现代中药科研开发能力;香雪制药成立广东省香雪中药及天然药物院士工作站、香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构建起完善的中药研发体系。

  3、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在市卫生健康科技重点项目中设立中医药领域研究专题,共立项4项。2021年和2022年市财政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加大了投入。我市目前已对中医药研究和评价方法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医治未病、广州市针灸医院体系建设、中医药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予以立项支持,布局解决制约中医药领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共性相关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一是在医疗机构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预防保健宣传栏。二是开设中医健康大讲堂,宣传中医故事,中医营养保健等知识。三是持续开展《中医药法》宣传活动和“膏方节”等活动。四是打造省中医药博物馆、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等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在荔湾区谋划打造独具西关特色的中医药非遗街区,让中医药文化知识“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会”。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建好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学院,建强国家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继续实施广州市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做好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培训,抓好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向全市中医药人员提供不同层次的成才培养途径。规范开展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为民间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经多年实践确有专长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合法行医打开通道。

  (三)助推荔湾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以标准化为抓手,结合《荔湾区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2-2024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综合改革清平中药材示范市场。建立中药材诚信体系,打造“广州出品”品牌标识。打造中药材溯源体系,构建中药产品有效性、安全性证据体系。

  (四)支持医疗机构与中医药企业组建院内制剂转化平台。对临床已成熟应用的中药院内制剂进行合作开发,孵化更多优质新药品种。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院内中药制剂的生产、推广和使用。

  (五)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依托在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支持我市中医药领域具有学科研究优势、高水平学术团队和良好基础实验条件的机构,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中医药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持续支持在穗中药企业开展中药创新药临床研究补助,大力支持开展重大疾病的中药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及上市后再评价等相关内容研究,支持开展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医院院内制药开发等研究方向。

  最后,感谢您对广州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努力打造我市成为中医药强市,为建设健康广州贡献力量。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8月18日


  (联系人:王静、卢立宏,联系电话:020-81084504)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