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213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穗卫复案〔2021〕113号
邱波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建议》(第20212134号)收悉。代表们的建议对于我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也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成立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广州市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今年1月,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抓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中医药创新步伐、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完善中医药保障机制方面提出若干措施,市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重点任务计划,各部门通力合作,促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在加快我市中医医院及中医专科建设方面。
一是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织密基层中医药网络。我市进一步加快中医医疗机构新、改、迁等升级建设项目,发挥省部属中医医院资源优势,联手打造高水平中医医院群。建设针灸特色专科医院,促进中西医并重并用。继续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推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近三年内重点完善中医疫病体系建设,今年已成立市级中医疫病指导中心,同时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疫病门诊,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设置疫病哨点。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我市聚焦多层次骨干人才,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并力求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在近三年将不断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培育100名名中医传承人,推进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和中医药“广东技工”培育,同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师带徒”纳入广州企业新型学徒制补贴范围。三是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将推进“互联网+中医药”、“人工智能+中医服务”、“智慧中药房”等建设,推广远程中医药服务纳入三年重点任务计划。
二、在加快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方面。
一是聚力中医药科研创新。充分利用在穗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等,联合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重大疾病、疗效评价、院内制剂开发等研究,推动建设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药优势领域和岭南中药等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大力支持开展重大疾病的中药临床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及上市后再评价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支持开展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医院院内制药开发等研究方向。二是推动中医药成果转化。对获得注册或者备案的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在本身产业化的项目给予补助支持。推动中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组建院内制剂转化平台,对临床已成熟应用的中药院内制剂进行开发,孵化更多优质新药品种。三是加强中医药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进一步整合广州地区领域科研、临床和产业科技的优势资源,用好“三长”(科研所长、医院院长、工厂厂长)联动机制,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创新发展。
三、在倡导全民健身,中医养生保健方面。
一是推进中医药“治未病”提升工程。推进全生命周期“治未病”健康服务闭环管理,实施中医“治未病”服务行动计划,建设中医慢病、神志病、母婴安康和中西医协作“治未病”指导中心、示范单位和中医综合服务区“治未病”门诊。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鼓励开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非医疗),规范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二是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健康养生体系。推动中医康复向疗养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和家庭等延伸拓展。将健身气功、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全民健身计划。推进体育健身、传统武术、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药融合发展。将中医药理念融入“粤菜师傅”工程,推广“康养粤菜”。三是传播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岭南中医药特色博物馆,支持一批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科普基地、宣教平台发展,形成岭南中医药特色文化传播集群。将中医药文化基地纳入“广州游”精品路线,促进中医药与健康、旅游、餐饮、运动、时尚等有机融合。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科普教育,加快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在广州市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健康发展,为打造健康广州贡献更多中医药力量。感谢各位代表对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5月13 日
(联系人:王璇,联系电话:889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