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02151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0-12-02 来源:本网
分享到:

穗卫复案〔2020〕253号

  

邱波代表: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邱波代表《关于建立慢性病患者眼底图像检查电子档案的建议》(第20202151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代表所提建议,经综合各区政府意见,并与代表充分沟通后,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信息化建设情况

  2012年,广州市率先在全国建立“超大型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打了坚实基础。目前,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汇集了全部省部属、市属医院、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96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基本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

  (一)信息整合。平台集聚了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信息,让原本碎片化的个人医疗、健康信息得以整合共享,在库实名电子健康档案超过3600万份。

  (二)信息共享。医生可以在工作站调阅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也可以实时调阅患者近期在其它医院做过的互认范围内的检验检查项目及详细信息。

  (三)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了电子健康码、健康档案调阅、双向转诊、智能提醒、预约挂号、统一支付、区域影像与检验、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十大应用,完成了数据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各医疗机构提供了互联互通基础数据和业务协同平台。

  (四)结果互认。推广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接入9家省部属医院、15家市属医院、21家区属医院、10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共149家医疗机构,调阅后的平均互认量达到90%以上。据市医保部门测算,通过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参保人医疗费用支出下降了约7.66%,进一步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五)安全可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三级等级保护测评,并且每年开展复评工作。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采取了数据传输加密处理、用户权限控制、安全审计管理、CA认证及第三方认证、隐私保护安全策略等措施,确保平台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

  二、我市开展眼底检查工作情况

  我市为华南地区医疗核心,区域内医疗资源丰富,大型省部属、军队、市属综合医院的眼科诊疗能力和三级眼科专科医院专业技术能力突出,以全国排名第一的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为代表,能为全市乃至省内外患者提供眼底检查在内的各种眼科专科检查、诊断和治疗。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眼科诊疗服务能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和4次随访,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及时掌握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转上级医院处置。在规范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各区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一)越秀区。成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社区眼病防治专科联盟”,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防盲治盲办公室与全区18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建立覆盖全区的糖网筛查体系,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为在社区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的在管糖尿病病人提供眼科专科免费眼健康检查,通过专科转诊服务模式,对糖尿病居民的眼健康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多方协作,建立重预防、早筛查、早发现、 早转诊的社区眼病防治和慢病智能管理体系。项目开展以来,已完成筛查2512例,其中左右任意一眼出现初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人数为598,任意一眼出现中期或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人数为229。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其他眼科专科58人, 占筛查人数2.3%。白内障是导致 50岁以上的 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约占总检查人数 71.2%。

  (二)海珠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专科医院合作,逐步推进针对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的眼底筛查工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开展眼底筛查宣传,专科医院提供设备和专家,采取专家定期坐诊、预约服务等方式向社区糖尿病慢性病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开展眼底筛查居民免费体检服务项目。2019年,为3000余名居民提供了眼底筛查服务。通过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等合作模式,吸引慢性病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居民健康体检,并及时指引初筛发现问题的患者到三甲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投入800多万元搭建海珠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配合前期打造的“一个云数据中心、二套网络基干、三大业务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进一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天河区。以天河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牵头,在全区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开设全科医学门诊,充分发挥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的优势,将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慢性病患者纳入中心日常管理事项。加强全科诊室配置,26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置全科医生,每个诊室均按照全科医疗诊室规范配备有眼底镜,满足日常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检查。全力推动区域信息化建设,区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共享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药物处方等信息。

  (四)白云区。依托医养结合工作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辖区所有养老机构,进一步做实做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临床医院治疗报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管理”的慢病管理模式,对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进行监测,有效提升辖内各医疗机构重点慢性病患者的发现能力和管理服务质量。在基层医疗机构成立慢病门诊(慢病随访室),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全链条服务。充分利用“世界无烟日” 、“大肠癌宣传周” 等慢性病防控健康主题日以及“相约健康社区行” 等活动,抓好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预防和科学生活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以健康城市、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工作,形成覆盖辖区所有镇街的示范基地,传播健康相关信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群众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能力。

  三、存在困难

  我市努力构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联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等原因,区级以下医疗机构在眼底检查等慢病管理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如“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缺乏具眼科专业技术能力的医生”、“眼底检查未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等不足,慢性病患者管理仍部分存在精细化不足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慢性病患者眼底图像检查电子档案的建议”,对我市推动慢性病患者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我委将在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卓有成效医联体建设力度,构建我市优质高效健康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一)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鼓励眼科等专业人才下沉社区、留在社区,一是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并向下沉基层服务人员倾斜,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二是城市医疗集团内部医师在任一机构注册后,不需办理备案即可在医联体内执业,将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定期出诊、巡诊等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落实人员下沉激励措施,促进眼科等专业人才流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接不住”问题,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专家”需求。

  (二)加大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造血能力,培养扎根基层的人才。一是确保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财政补助,按4.1万元/人·年的标准安排综合定额补助,对全科等紧缺专业学员额外安排2万元/人·年生活补助。二是推动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明确取得全科医生培养合格证书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职称考核,同等条件优先聘用到全科主治医师岗位,高级职称评审时单独设置全科医学专业并在通过率方面予以倾斜。三是落实广州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对全科医生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推进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一是指引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区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在住院病历、医嘱等系统基础上,优先将电子病历信息化向门诊、药学、护理、影像、检验等各诊疗环节拓展,全面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为全面实现以电子病历取代传统纸质病历打好基础。二是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等要求,加强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对照《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积极开展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评价。

  (四)推动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一是健全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推动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统一部署,继续扩大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接入范围,联通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各职能部门实现深度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医疗医保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共用。二是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断完善和推广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努力实现全市100%公立医疗机构和符合条件的第三方独立检验检查机构接入平台。积极发展云胶片、云病理、云病历,推动检查检验资源共享,促进诊疗信息共享和调阅,提高结果互认质量水平。三是深化互联网医院建设成果。鼓励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进一步提升我市互联网医院综合实力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服务质量,改善线上就医体验,积极推动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规范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保护居民健康隐私,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着力实现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范围,全面实现平台“一网联通”广州地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一是争取市、区财政部门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在全市各基层医疗机构普及眼底照相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等专业检查设备,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眼科设置及人员配备,在人员配备、编制等方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深入推进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等医联体建设,充分利用二级及以上医院眼科资源,将优质资源下沉社区,有效帮助基层进行慢性病筛查,早期发现和长期管理。二是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试点建立慢性病患者眼底图像检查电子档案及随访干预,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通过开展专家研讨等方法,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在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慢性病患者眼底图像检查电子档案及随访干预的方案。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市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1月23日


  (联系人:黎炎锋,联系电话:81082647)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