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市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2020240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0-09-27 来源:本网
分享到:


穗卫复案〔2020〕213号


杨志伟代表:

  您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关于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第20202405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会办单位认真研究。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加入社区“三人小组”,在社区排查、跟踪随访、隔离观察、健康教育、应急处置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牢牢构筑了社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社区的扩散和蔓延。但确实如您所说,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暴露了基层社区公共卫生体系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包括医疗防护资源缺乏、防控能力不足、专业人员紧缺、疾控信息不足等问题。您提出的加强社区进出人员和车辆管控、保障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物资、设立发热诊室,实行发热预警分诊制度、加强社区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社区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应急防控机制、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防控工作新格局、加强疾控信息化建设、加强社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等十个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加强我市社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有些工作已经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些工作正着手推动,有些工作已经列入了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坚持社区进出人员和车辆管控、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物资保障的建议

  我委赞同您提出的加强社区进出人员和车辆摸排、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物资保障的建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市立即成立了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下设了多个专项工作组和办公室。全市基层卫生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一是严格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地毯式排查。我市首创组建由基层医务人员、街道(村)干部和基层民警组成的社区“三人小组”,严格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落实“集中硬隔离+居家硬管控+核酸全覆盖”等社区健康管理。二是严格做好社区进出人员体温检测。我市社区出入口基本上配备红外线测温枪,部分单位和社区配备红外线自动测温仪。根据疫情风险等级要求,分片分级,开展社区进出人员体温检测工作。三是加强社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广州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财政补助项目工作方案》,建立基层设备配置长效财政投入机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配齐心电图机、骨密度测定仪、快速血糖仪等主要设备,镇卫生院逐步配齐急救型救护车、麻醉机、动态心电图机等主要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还需逐步配齐诊断床、出诊箱、生化分析仪等基本设备和中医药服务设备。四是保障社区医疗机构所需医疗物质。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按照“任务牵引、保障急需、统筹管理、灵活调配”的原则,重点做好医用N95口罩、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等物质调配和保障,较好地完成我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认清形势,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毫不放松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紧而又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是织牢“三张网络”,严防死守“外堵输入”。我委积极配合交通、口岸等部门建立入穗通道检疫网络、市内公共交通检疫网络、公共场所体温监测网络,建立站点联合检疫工作机制。落实“两站一场一港口”医务人员的派驻工作、医学志愿者参与重点站场的交通检疫工作,严防输入同时全力保障复工复产。对海关、口岸检疫发现的染疫嫌疑人,立即由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单负压救护车转运到指定留观排查医院隔离治疗,实行“闭环”管理。二是夯实社区防控安全网,群防群控“内防扩散”。我委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积极主动作为,及时调整策略,充分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三人小组”严格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落实“集中硬隔离+居家硬管控+核酸全覆盖”等社区健康管理。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分片分级,精准防控,继续做好社区进出人员和车辆摸排工作;继续做好外来人员登记报告工作,加强重点地区来穗人员的健康服务管理。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医疗物资。继续落实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财政补助项目,及时、足额配套资金,督促基层结合工作重点购置实用、急需的设备,完善设备配置。积极谋划,宽备窄用,继续做好全市医疗物质保障工作。

  二、关于在社区医院设立发热诊室,实行发热预警分诊制度的建议

  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是疫情预警监测的重要哨点,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四早”措施,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发热门诊等医疗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452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公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方案的通知》(粤卫办规划函〔2020〕32号)、市委深改委《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和部署,目前我市正在全面铺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升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筛查能力,完善与上级医院的转诊机制,进一步落实发热预警分诊制度,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积极推动社区医院设立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工作,实行发热预警分诊制度,继续做好突发公共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将“发热诊室”作为疫情排查“前哨”,以“平战结合”、常态化防疫理念,规范全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指导升级硬件、规范流程、完善预案,进一步落实早发现。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在全市达到全覆盖。把核酸筛查作为“早发现”重要抓手,及时调整筛查方案,扩大筛查对象,增加检测机构,强化流程和质量控制,规范结果利用,优化疾病诊断流程,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三、关于加强社区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工作要求,高度重视餐饮、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商家实施从快从严处理。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构建野生动物、农贸市场、药店、餐饮、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五道防线”,坚决守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一是构建野生动物联防联控防线。建立部门间联合执法、信息通报、动物鉴别及处置等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联合公安等多部门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农贸市场、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市场周边等专项督导检查。二是构建农贸市场严管严控防线。全面落实驻场责任制:全市农贸市场派驻市场落实驻场监管责任制,加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监督检查,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食用农产品源头,统一电子销售凭证;除专门的活禽批发市场供应活禽外,全面禁售活禽。三是构建药店前沿“哨点”核查防线。多部门协调联动,不断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打造“登记、通报、核查、处置、上报“闭环”链条。加强互联网售卖药品监管,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四是建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控防线。我市制定出台《广州市关于推动餐饮业有序复工复业的指引》,确保餐饮单位在做好防控措施和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业。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日常监管。五是筑牢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防线。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转发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2020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组织召开学校食品安全专题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责任和具体工作要求。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强社区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一是强化农贸市场和野生动物严管严控防线。继续落实驻场责任制、禁售活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约谈制度、加大食用农产品抽检力度;联合多部门继续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专项执法行动,继续开展农贸市场、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市场周边等专项督导检查。二是强化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控防线。严格落实餐饮单位主体责任;利用收集短信、电话、微信群、上门等方式,向全市餐饮单位传递疫情防控信息和要求,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加强配送安全防护措施,严格落实每日对配送餐箱、车辆等工具的清洁消毒和配送骑手的健康监测,鼓励推行“非接触配送”,保障用餐安全。三是强化药店前沿“哨点”核查防线。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重点核实零售药店在登记管理系统中填写内容的完整、准确性,定期抽查进销记录,对发现有未落实登记或提供虚假信息的零售药店进行严肃处理。

  四、关于加强社区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防控工作新格局的建议

  自新冠疫情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强化措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尽责、密切协作,广大干部群众包括社区基层队伍严守一线、团结奋战,在疫情防控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防控工作新格局。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服务居民、开展活动的主阵地。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员干部进社区”倡议,同街(镇)、社区基层一线干部、群众、志愿者一起日夜奋战在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作用,着力打造了群众参与的平台和载体,强化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责任意识,有序推进了社区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和推广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二是积极调动物业和居民的积极性、推行垃圾分类。各物管公司等社区环境卫生责任单位及时、有序、高效履行社区环境卫生主体责任,落实区域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和日常消杀,引导居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推动“在家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养成。三是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我市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健康科普活动,逐步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通过制作电视宣传片、宣传画、折页、展板等,利用公交地铁、电视台、城市电视、大型电视墙LED彩屏、本地媒体等投播公益广告宣传片。在建筑工地外墙和报亭灯箱等媒体投放平面公益广告。统筹管理全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微信公众号,权威准确传播健康知识。每年结合防病重点发送短信、网信。每年结合各类主题宣传日和全市疾病防控重点,深入基层到最需要获得健康知识的地方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把“健康知识”送到家门口。四是积极主动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教宣传工作。针对防控形势变化,我市动态组织专家研判分析,分批次编制修订《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指引》。编印《广州市民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指引》中文及英文版、《广州市学生预防新冠肺炎健康指引》、《广州市新冠肺炎复工复产健康指引》、《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手册》等指引。五是强化公共卫生责任意识,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我市采取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与常态化保洁相结合方式,不断细化方案、落实分工、压实责任,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在疫情期间先后在4月开展了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广佛肇一体的爱国卫生月活动;5月组织开展了深化爱国卫生专项行动;6月组织开展了以市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行动;7月会同市文明办开展了以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爱国卫生网络直播活动;8月以来,结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会同市文明办、市创建办组织开展了周末环境卫生日活动和相关工作督导。

  下一步,我市继续加强社区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防控工作新格局。一是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居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加强督导和巡查,压实机关单位责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防控工作新格局,保障了市民群众健康安全。二是继续推进新冠肺炎健康防护知识普及工作。持续制作发布各类健康知识科普产品,调查了解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科普需求,通过官网、政务新媒体及各类传播平台权威推送防疫知识。三是组织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立健全健康科普专家库,充实健康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传播平台,开展立体式、全方位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精准投放公益广告,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健康科普宣传。四是扎实推进健康促进区和健康细胞创建工作。继续推进健康促进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村)、健康企业、健康促进医院等健康细胞创建工作。五是继续做好健康科普活动。深入开展“健康杯”演讲大赛、健康教育好讲师竞赛及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五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六是继续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创新爱国卫生运动形式和内容,全面开展精准环境卫生和消杀工作,督促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和周末环境卫生日制度,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指导提升各级消杀队伍能力建设,完善长效管理制度。

  五、关于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应急防控机制的建议

  我委赞同您提出的“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应急防控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社区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2020年市深改委制定的《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基层卫生机构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统筹发展,明确了其在应急指挥体系、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联防联控、群发群控、人员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措施。相信通过切实落实《实施意见》的各项措施,将切实提高基层社区公共应急防控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

  下一步,我委将充分考虑您的建议,完善社区公共应急防控机制。一是根据《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三年任务清单》,拟进一步建立健全区、街(镇)卫生健康行政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能,加强辖区内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控、精神病防治、流行病调查、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处置、爱国卫生运动、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人口监测和职业病监管、妇幼健康服务等行政管理,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力量。二是不断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应急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社区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将指挥响应、疾控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急救、物资调配、联防联控各环节都落实到社区,切实提高基层社区公共应急防控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三是借力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推动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能力。

  六、关于加强疾控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疾控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着力推动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系统向集成化整合化方向发展。整合现有市、区两级各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逐步消除信息孤岛。计划到2020年底,完成市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整合,启动公共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数据互连互通,各条线系统统一登录和数据共享共用。同时利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汇聚的全员人口信息库、死亡人口信息库、慢病信息库、孕产等信息为基层开展公共卫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逐步建立涵盖卫生健康、人口、地理、气象、出入境、医保、公安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逐步提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能力和基层工作效率。二是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与医疗数据融合。建立全生命周期动态健康档案,开展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建立基于医疗健康数据的疾病预警预测体系。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一是构建新型疾病预警监测系统。以发热病例登记为重点,加强重点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深度病原学分析,整合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信息,构建全症状监测系统,依托广州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逐步完善呼吸道、肾脏、肿瘤等慢性和突发传染性疾病的专科疾病数据库,实现专科疾病大数据分析应用。二是强化与市里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健康医疗数据与教育、民政、交通、生态环境、大气、社交、生活等领域大数据的融合,研究建立疫情防控预警应急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七、关于加强社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我委高度重视社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为引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适应基层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协调人社、编办等部门积极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培训政策,不断增加基层的吸引力。一是继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2018年,我市印发实施《广州市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穗府办函〔2018〕135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指导意见》(穗人社发〔2018〕46号),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二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多渠道培养基层医生。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13期共240人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全科医生首诊制度;采取“请进来”的做法,2019年,与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启动“广州·伯明翰全科医师(家庭医生)医联体共进计划培养项目,由中英双方师资对我市全科医师骨干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番禺、海珠、越秀、天河、白云区还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合作开展“金牌家庭医生”培训项目,力求以优质服务水平吸引居民到基层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三是积极落实基层职称倾斜政策。积极落实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倾斜政策,对符合申报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人员,按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办法进行单列评审,对职称外语、论文、科研课题等不做硬性要求,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对取得全科医生培养合格证书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职称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到全科主治医师岗位。2019年度,我市卫生系统和基层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中,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为69.21%,较非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高8%。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广州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一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基层医疗机构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全科医生补贴项目,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逐步提高全科医生工资待遇。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和“星级家庭医生”评选机制,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家庭医生补贴项目。二是进一步落实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倾斜政策。继续落实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倾斜政策,如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办法进行单列评审、对职称外语、论文、科研课题等不做硬性要求等。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三是进一步加强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持续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医疗+”,积极引进有影响力的在线培训平台,为全科医生提供多样化的在线课程和继续医学教育,逐步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医疗卫生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答复可以主动公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9月22日


  (联系人:林伟权、孙映吟,联系电话:81085234)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