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192441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钟诚代表:
您在市人大第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建立广州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并综合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市妇联、市残联等单位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神,分析了我市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市存在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和宣传力度不足、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心理健康大数据缺失、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等四大短板。我们认为,该分析具体详实、切合实际,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关键,提出的5点意见必将对我市今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委将根据您建议,会同市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共同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心理问题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一)初步形成以精神卫生工作为基础的组织架构。市和各区均建立了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细化和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街(镇)均建立了多部门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个案)管理小组。市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经市政府同意于2014年2月建立,2015年9月,根据工作需要,增加市综治办为成员单位(共17个成员单位)。2017年10月,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由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建立广州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精神卫生工作并入其中的专项工作组之一。近三年来多次召开协调会、调研会,研究解决人户分离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问题,自杀治理问题,未治愈精神障碍患者客运司机工作岗位调整问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助经费发放问题以及专项排查、社会化服务系统建设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相关条款,把促进全民心理健康内容也纳入本法)
(二)建章立制,出台及转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一是2015年7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精神卫生工作的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3条当前应优先开展的工作意见和任务。二是2016年我市在制定卫生强市规划中,单列了《广州市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从体制、网络、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治疗康复管理、早期预防与干预等6个方面提出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三是2017年5月我委牵头联合20部门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转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区各部门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提出的意见和任务分工要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四是今年初我委等10部门转发《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虽然我市暂未纳入试点地区,也将越秀区确定为我市特殊人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要求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方案,细化任务落实和配套措施,打造广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品牌。五是今年4月,我市市委政法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广州市特殊人群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议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
(三)逐步完成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⒈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015年5月挂牌成立,2018年底各区挂靠成立区级精神卫生中心,落实了4名以上专职人员。全市11个区170个街镇,目前配备社区精防医生240人,其中专职精防医生170名,已达到每个街镇至少配备1名专职精防医生的要求。目前我市所辖各区均已有精神卫生医疗服务(精神科床位或精神/心理科门诊设置)覆盖。全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52家,其中开设精神科住院床位的有23所,实际开放精神科病床9394张,精神科床位密度为6.48张/万人,超过国家精神科床位中等配置4.64张/万人口的水平;精神专科执业(助理)医师752人,每10万人口中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为5.19名,超过国家东部省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3.8名/10万要求,基本满足我市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⒉搭建多部门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2018年,市委政法委等6部门开发建设了“广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化服务系统”,已在全市推广使用,实现了各单位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相关数据整合,对患者走访、服药、康复、帮扶工作流程实现了网络化、数据化。在推动数字化平台(系统)应用的同时,政法委以建设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工作站为抓手,在全市各街(镇)共建设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工作站170个,2019年,将以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工作站为基础,加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站”牌子,为我市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心理健康服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支持、鼓励和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申请资料齐备者简化商事主体注册登记手续。
⒊精神(心理)卫生人才培训取得成效。我市高度重视包括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在内的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市人社局赴惠爱医院等专科医院调研对接,大力引进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大对基层医疗、特殊艰苦医疗岗位一线从业人员的引进。配合市发改委做好包括精神卫生一线人员在内的特殊艰苦行业引进人才入户工作。三是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岗位津贴属特殊岗位津贴等政策。
在学历教育方面,广州医科大学已于2016年始开设了精神医学本科专业,为本市及全省培养精神卫生专业应用型人才。在转岗培训方面,2016年至2018年累计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学员171名。在岗前培训方面,2017年举办了2期岗前培训班共培训108名社区精防医生,2018年举办了2期岗前培训班共培训92名社区精防医生,保证了各街镇配备1名精防医生。2018年6月底,通过市区分级培训,完成了全市严重精神障碍监护人、协助监护人的全员培训。近几年除加强培训力度之外,还对民警、社工、居委会干部等精神卫生相关人员开展社会心理健康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基层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在心理咨询师人才培训和引进方面。市人社局加大心理咨询技能晋升培训力度,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政府补贴范围,自2014年6月起,对参加本市培训或自学,获得本市或省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人员,给予2200-3000元的技能晋升培训补贴,至今累计资助1309人次。我市也注重对相关心理服务人才的引进,在积分制入户工作中,对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根据等级和从业状况加10至40分不等分值,鼓励他们入户广州。
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我市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依托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建设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援助中心,在市教研院、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设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推动各区设立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机构,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合力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已创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所、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所、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78所、选拔建立26个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全市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全市心理教师的督导培训工作。2018年市中心开展了心理咨询督导班督导活动和心理教师能力大赛,共举办咨询督导33场,专题培训6场。为我市300多名专职心理教师提供培训和督导,为心理教师的培育提供支持和展现平台。
⒌提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防治能力。一是通过每年的定期培训提高精防医生诊疗技术水平;二是完善了帮扶制度,采取“分片(镇、街)包干”、对口帮扶指导和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甄别、诊断工作,建立双向转诊制度。2016年始,市、区财政以项目经费形式落实对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承担此项公共卫生任务给予补助;三是利用2015年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重大项目《综合医院抑郁焦虑患者筛查和全程干预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开展对其他综合医院的巡回讲座,提高非精神(心理)科医生对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的早期识别。
(四)持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我市突出抓好精神卫生宣传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以重大卫生纪念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等)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活动,在公共场所开展义诊,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长期在流动人群中派发心理健康宣传资料、宣传环保袋、纪念巾、药盒等,2017年以来,市委政法委联合多部门每年定期召开广州市社会心理健康类案发布会,多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去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启动了“广州心理健康”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三个官方媒体宣传矩阵,为广州市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授旗,为广州市特殊人群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越秀区授牌。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一直在为求助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心理援助服务。心理援助热线秉承“舒缓心理压力,抚慰心灵创伤,预防自杀行为,促进精神健康”的服务宗旨,提供24小时免费热线电话服务热线电话(020-81899120/12320-5)。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心理热线共接听热线13万余例,处理与自杀相关高危来电6000余例(占总来电数的4.2%),另外多次心理救援外展服务,及时为来电者提供咨询干预,有效预防自杀行为和冲动伤人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由于加大了宣传力度,2018年度心理热线的接电量大幅增长,总接线量21238人次,在全国53家心理援助热线中排名第二,其中网络咨询185人次,处理高危来电2410人次,相对上一年增加了一倍。援助热线号码“020-81899120”在百度引擎上被作为广东地区的免费心理咨询电话,且与团市委的青少年心理热线建立了转接联系。
市委宣传部在全市设有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与援助服务共14个中心(站),其中市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委托广州大学承办,各区结合实际设立了相应的服务站。近年来,市属新闻媒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报道。一是每年开展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二是组织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全市中小学统一部署,利用开学第一课开展生命教育。三是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心理咨询进社区活动。以市级中心为例,2018年组织各类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共24场,为学生、家长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共900人次,约共25000人次参加了活动。四是开展“家长学堂”系列活动。市级中心通过讲座、心理情景剧、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举办“关爱有方,沟通无限——家庭教育暨家长学堂系列活动”,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家庭教育暨家长学堂系列活动,2018年约共1800人次参加了活动。
2016-2018年,市级心理健康咨询与援助中心电话咨询累计个案数1272个、网络咨询累计个案数762个。面询时数为5300小时。在广州日报(文明导报)设立援助中心专栏,刊发心理健康类文章106期;在现代中小学生报为“心灵绿道”栏目刊发心理辅导类文章12期。
市民政局依托购买服务项目提供常态化身心健康支援,为不同社群提供专项精准心理支援,包括开展医务社工专项服务、精神康复及家属专项服务、空巢老人介入专项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社区困境儿童成长支援介入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等。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组建心理健康义工服务队等专才义工队伍,通过社区巡回培训普及心理健康保护知识,每年培训义工超过2000人次。与3个大型企业(点都德、利口福、时代地产)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广州的贫困空巢老人、低保低收及单亲家庭、街头露宿者等群体提供爱心待餐,同时提供关怀和心理慰藉。
市公安局积极开展公安监管场所心理健康服务,目前,全市公安监管场所均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1名以上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与专业机构加强协作,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服务,定期邀请关工委志愿者、医科大学心灵驿站人员到所开展心理帮教活动,为被拘留人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市来穗局高度关注来穗人员的心理服务工作,在《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开展来穗人员心理压力调适基本技能学习,通过引入社会心理专业培训机构资源力量参与,分步有序实现来穗务工人员心理问题测查,让其了解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掌握调适基本技能,以有效化解心理压力,有针对性减少或消除来穗人员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患,增进他们对广州社会生活的接纳,减少来穗人员因心理问题而诱发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市妇联发挥阵地作用,一是在办公大楼、服务站等地增设心理咨询室、悄悄话室,为有需要的妇女及其家庭提供情绪宣泄、心理咨询等服务;二是在“玫瑰公益创投活动”、“玫瑰计划”、“康乃馨”妇女深度服务、反家庭暴力等社会服务项目中,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将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分析困境妇女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心理需要,积极疏导服务对象的不良情绪,有效调适家庭关系,情况严重时进行危机干预,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三是针对来穗家政从业妇女素质不高等问题,开展心理辅导系列课程《家政员心理学》,提升家政员职业认同感,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态度,促进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四是引导和动员巾帼志愿者参与心理健康志愿服务;五是筹建儿童心理体验馆,开展“心童行”心理体验系列活动。
市残联将精神(心理)健康知识和政策宣传融入到日常服务,融入到社区,融入到家庭,提高人们心理卫生知识,也为了解获取政府支持政策提供帮助。
(五)借鉴兄弟城市经验,破解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难题。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市委政法委和市卫生健康委先后3次组织相关部门到青岛、长沙、赣州、上海、合肥等地考察学习在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基层建设、社会化运行机制、专业化心理服务以及地方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特别是最近组织去上海市、合肥市的考察学习,专门带着解决就办理您所提建议中相关问题去寻求答案。上海市突出党政主导、完善组织架构,从多方面入手做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做好基础建设,立法规范工作准则,长远规划发展路径等手段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有序发展;做好心理咨询服务的准入与管理工作。以及合肥市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为基础推进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促进地方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建设、正常运营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水平等做法,对我市今后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一)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管理规范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根据2016年12月原国家卫计委等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中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界定,“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法”。主要分为四类: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目前除心理治疗归属卫生服务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外,其他如心理咨询归属为社会服务,根据人力社保部《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属于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且2017年9月后已停止该职业资格的认证。造成目前心理咨询服务门槛低、没有执业准入的现状,从而制约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健康发展。
(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执业人力严重不足。由于职业发展不明朗,职称晋升路径不顺畅等原因,严重影响从业者的积极性。
⒈心理咨询服务。目前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一是各类医疗机构中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和专职心理咨询、心理热线服务人员;二是各类学校中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三是社会上各类心理热线服务人员和心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17年,全国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数约130万,实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约2.6万,广州市持证者约5万,实际从业者约2千人左右。
⒉心理治疗服务。目前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开展临床心理治疗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有精神障碍的诊断权、心理治疗权、药物处方权;另一类是专门的心理治疗师(技师类),属于卫生技术人员,只有精神障碍的心理诊断权(不可出具诊断证明),心理治疗权,无药物处方权。据了解,我国目前为止只有5000余人的心理治疗师,而这5000余人大部分还都是精神科医生、护士,从事心理治疗只是他们的兼职(我市2017年调查统计只有17人持证在岗),因此,医疗机构的心理治疗服务相比巨大的需求差距很大。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等领域,其完整的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等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从基础抓起、整合资源、分步推进。
(一)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根据代表提出的建议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成员单位增加市来穗局,成员单位职责更加突出心理健康内容。
(二)以推进《广州市特殊人群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三)争取申报下一批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完善政策保障,细化任务落实和配套措施,按国家试点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以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为参考,对广州居民心理健康进行摸底调查。鉴于我国2016-2018年刚进行了一项历时3年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157个县/区的现状,我市选择以2019年广州市卫生计生科技重大项目《广州市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规律,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普及大众心理健康知识。发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宣传平台的力量,持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六)建立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积极呼吁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准入标准和工作规范,依托行业协会做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精准化管理,培育一批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发展壮大社会心理服务组织。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精神(心理)卫生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委将对照20192441号建议中的宝贵意见,认真抓好落实。有关工作最新进展,我委将及时向您进行通报。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