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192159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卢日荣代表: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卢日荣代表《关于优化慢性病用药措施的建议》(第20192159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代表所提建议,经综合市医保局意见,并与代表充分沟通,现答复如下:
一、慢性病患者“开药难”的原因
由于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等原因,代表在建议中提到的“慢性病开药只能开半个月、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不全”等问题确实部分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科学就医秩序尚待建立。由于健康教育宣传不足等原因,群众长期以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信任,“有病往大医院跑”的就医习惯尚未改变,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基层首诊,急慢分治”的就医理念。
(二)基层服务能力尚待提升。我市为省会城市,医疗资源集中于主城区各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未完全解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实力偏弱,家庭医生人数绝对不足、服务团队健康管理角色不突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三)药品配备目录尚待衔接。此前,受药品采购和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结算、公费医疗政策等影响,基层机构无法配备效果相对较好、费用相对昂贵的慢性病药品,导致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目录不能与三级医院的药品配备目录完全衔接,难以满足群众用药要求。
二、工作情况
为解决慢性病患者“取药难”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效率,2016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底,2018年,全市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76.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转诊23809人次,比2017年增长35%,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明显上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初步建立。
(一)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我市先后印发实施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联合体建设等系列文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以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为抓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从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二)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按照枢纽型网络型、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匹配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规模,完成《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编工作,推动中山一院、省中医院、南方医院、市妇儿中心、广医三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在南沙、增城、黄埔等薄弱地区建设分院,进一步优化结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薄弱地区合理布局,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大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出台《广州市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通过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措施,大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大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通过对口帮扶、技术协作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实现门慢处方药开具一个月的量,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取药。
(四)稳步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持续加大力度推行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和差别化签约,出台落实签约服务的激励政策,由医保基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参保群众三方共同分担支付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费用。截至2018年底,全市326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市医保中心签订基本服务包协议,以全科医生为骨干,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24.17万名广州市医保参保人提供服务,共申报医保基金达1512万元,居民获得感不断提升。
(五)推动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大力推动网格化医联体工作,建立医联体组织领导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明确权利和义务。通过在基层开设名医诊室、联合病房、专家巡诊等方式,推动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并逐步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加快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预约挂号、转诊、临床检验、影像诊断等集约式信息化服务。
(六)积极做好药品配备工作。一是医联体内充分发挥牵头医院的技术优势,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衔接工作,统一用药目录,吸引群众基层就诊,解决群众“愿意去”的问题。二是印发《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公布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普通门诊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2019年版)的通知》,补充完善我市医保普通门诊药品和诊疗项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保障。
(七)不断加强医保支撑力度。
大力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推行慢性病分级诊疗。一是扩大医保门诊指定慢性病病种至20个,参保人员在申办医保门慢待遇后,可自行就近选择到本市社会医疗保险指定可开展相应门慢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按规定享受相应的门慢医保待遇。二是拉开医保费用支付比例,普通门诊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与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差距最高可达40%,促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您提出的“优化慢性病用药措施”的有关建议,对我市大力推动分级诊疗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市下一步工作中要重点推进的任务。您提到的“将部分社区医院改建成二甲医院”的建议,我委将结合国家和省关于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工作,通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一)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努力为城乡居民就近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推进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和更新,加快标准化建设。二是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继续组织实施全科医生骨干培养项目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项目,培训经费全额由市、区财政承担,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3.5名的目标。三是继续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支持,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机制。
(二)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按照国家分级诊疗制度要求,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二级医院主要承担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急危重症稳定期患者,提供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癌症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就医习惯,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对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或糖尿病人,由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和签约的家庭医生开具长处方,减少群众频繁到医院排队取药的问题。
(三)加强药品配备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在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管理中,在保证药效前提下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药费支出。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对应的三甲医院药品实行集团采购,统一配送,逐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三甲医院用药衔接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探索将医疗机构与定点药店的部分外配处方药品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推进建立定点药店的外配处方药品配送机制,进一步提高慢性病用药的可及性。
(四)加大宣传监管工作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和督导,强化医疗机构遵纪守法的意识,确保卫生健康、医疗保险政策准确、有效地执行。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形式,加大对卫生健康、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普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分级诊疗理念。计划在7月31日前,根据医改政策要求,出台有关文件,指引全市医疗机构规范开具慢性病门诊处方,引导群众基层首诊,方便群众就医。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市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