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19239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邓思荣代表《关于扩大广州市儿童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康复服务供给提高康复服务质量的议案》(第20192394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代表所提建议,综合市残联意见,与代表充分沟通后,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为保障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实现患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我市推进落实《广州市残疾预防行动方案》,不断加强儿童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康复服务供给,提高康复服务质量。主要工作有:
(一)强化筛查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广州市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9-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强残疾儿童的早期发现。一是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残疾及孤独症为重点,加强0-6岁儿童残疾筛查,进一步完善儿童残疾报告制度,推动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相衔接,使残疾儿童及时获得相关服务,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工作目标。二是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关注全面两孩后父母与各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和留守儿童问题,指导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有条件的单位设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及心理问题治疗服务,开展父母心理教育课程。
(二)扩增诊断医疗资源。指引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惠爱医院以及开设精神心理专科的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儿童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患者的诊断能力。以市惠爱医院为例,医院早于2012年就成立了儿少科,以“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心理卫生问题”的诊治、教学、科研为主攻方向,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结合药物治疗,研究制定适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综合治疗模式。开展社交技能训练、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成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中心,开展ADHD综合干预,包括针对患儿的团体行为训练及针对父母的辅导训练。2018年,市惠爱医院共收治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37人次,精神发育迟滞患者158人次,2-18岁发育、情绪及行为障碍患者929人次,为广州市精神障碍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治疗和干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优化医疗设施布局。继续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职责,建立可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康复、护理专科医疗机构的建设。一是将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纳入《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编内容,促进康复医疗服务的科学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发挥大型综合医院和康复专科医院的优势,为区域内康复病人服务。二是印发《广州市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重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机构,与公立医院形成良好互补局面,共同提升全市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四)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医疗、教育、残联和民政多部门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共同发力,推动我市精神心理发育障碍儿童康复工作迅速发展。一是“十一五”期间,市残联组建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为16岁以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早期教育、早期干预、康复治疗、科学研究的公立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机构,提供学位200名,现有在校学生188名。二是2018年9月,广州康纳学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建“语言障碍康复协同研究基地”,更好的服务孤独症群体。三是积极倡导以社区为基础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推动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成为首个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为孤独症进入社区康复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五)增强监督管理力度。一是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11家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广州市残疾人精准康复定点康复机构,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服务行业及业务监管。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监管,通过国家精准康复服务管理系统、市残疾人电子政务平台、市残疾人残疾预防和综合干预系统、市残疾人康复资助服务管理系统等康复服务管理平台对定点康复机构进行规范管理。三是2018年出台《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残疾预防和综合干预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完成全市统一的残疾预防及综合干预专家库建设工作,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评估,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效果。
(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16年11月,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公安局、民政局、工商局、残联印发《广州市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行业和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和维护特殊儿童合法权益。一是规范具有合法资质的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查处超范围经营和无证经营的非法开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机构。三是规范广告宣传,依法查处违法发布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广告的行为。四是构建诚信氛围,增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诚信守法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五是理清执法体系,提出建立完善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建议,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监管能力。
(七)加大资助保障力度。出台《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残疾人康复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广州市残联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广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推进广州市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残疾人康复资助保障范围工作和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对0-14岁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每月予以1700元的康复资助,包括儿童精神心理诊断治疗项目在内的资助项目239项,11间社会办孤独症训练定点康复机构每年为700多名患儿提供训练。
(八)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世界自闭症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大卫生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媒介的自闭症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降低家长的“病耻感”。通过加强儿童精神心理发育类知识的宣传,普及“自闭症”、“多动症”等知识,让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致残率。
二、存在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正逐渐威胁到越来越多的儿童,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正如代表所提到的,我市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患儿康复服务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早期筛查困难。由于家长知识缺乏、群众认识不足、社会欠缺关注等原因,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表现异常时,家人和周围的群众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以致很多患儿出现明显精神发育迟滞、情绪障碍、社会适应困难等症时,才带患儿就诊,错过早期发现的时机。甚至有部分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孤独症患者,会在填写量表时给出错误信息,造成孤独症的漏诊及误诊。
(二)早期诊断困难。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一定程度上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等问题,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确诊机构资源紧张,完善检查等候时间过长的现象部分存在。确诊时间过长,也直接影响到患者接受治疗的及时性。
(三)早期康复困难。由于前述医疗资源布局等原因,我市现有康复医疗机构存在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足、费用负担过重等问题。公立康复服务机构学位供不应求,社会办康复机构收费价格高昂超出一般群众承受能力,造成很多患儿错失了36月龄的黄金康复窗口。
(四)救助体系有待完善。当前,省、市政府已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扩大对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患儿的补助福利,但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其他类型如运动、语言、社交发育迟缓方面并没有补助。部分困难家庭由于无法负担康复费用,存在拒绝和中断治疗情况,这部分儿童以后进一步发展为孤独症的机率非常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您提出的“扩大资源供给、统一评估标准、简化申报流程、降低报销要求”等建议,对我市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市下一步工作中要重点推进的任务。我委将积极推进落实《广州市残疾预防行动方案》,不断提高儿童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服务能力,尽力满足群众需求。
(一)大力发展康复医疗服务。落实政府主导地位,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力争继续逐年提高0-14岁精神心理发育类疾病的儿童康复训练补贴,并加大对康复机构的财政补助,激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神心理发育障碍患儿的康复工作。推动落实广州市残联《广州市健康信息化实施方案(2018-2020)》,加快梳理在医疗机构诊断为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精神障碍的0-18岁患者数,为政府制定建立康复机构、特殊学校的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二)切实提升康复服务质量。继续规范康复服务流程,扩大康复机构的服务形式,不仅以机构训练为主的康复形式,还以指导家庭训练为主的康复形式,给家长提供可操作性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及可持续性资源支援。
(三)加强康复服务机构督导。基于治疗方法不同,国内医疗机构、传统康复机构及新型康复机构使用的评估工具各异,暂无统一评估标准。下一步,我市将依托广州市康纳学校,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探索和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孤独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研制工作。同时,加大对各类康复机构的督导检查,确保康复服务落实实处、起到实效。
(四)努力提高康复保障水平。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努力为残疾儿童提供就近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优先将残疾儿童纳入签约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市残联、民政、财政等部门沟通,降低报销条件,简化申报程序,提供干预补助,为更多的患儿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市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
2019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