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州市卫生工作总结
2012年广州市卫生工作总结
2012年,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新型城市化发展总体目标,以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抓手,着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一、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成效进一步显现。2012年,在我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村卫生站和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广州市村卫生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指导意见》、《广州市关于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市有20家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村卫生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按要求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201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门诊药品费用同比下降8.9 %,每床住院日均药品费用同比下降12.8%。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公益性进一步回归。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励性分配机制、规范性药品供应机制,以及收支差额由财政兜底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基本建立。完成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检查。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绩效工资月报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培训,基层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升。
(三)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我市新农合参合率三年连续保持100﹪。2012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了320元以上,实际人均筹资额达到390元。全市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平均封顶线现已达到15万元以上,超过全市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0倍。新农合在镇、区(县级市)和区(县级市)外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不低于85﹪、75﹪、50﹪。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我市新农合保障模式从保大病、保住院为主发展成为住院统筹加普通门诊和特殊病种门诊统筹,对大额费用病人和困难群众实行医疗救助。在村卫生站看病减免收费,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和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纳入补偿范围,实施农村居民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等重大疾病救治保障,衔接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农村残疾人康复保障,形成完善的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去年8月,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广州市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完成新农合统筹管理职能移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目前,全市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8所,服务站152个,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责
(五)落实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逐步增长,今年达到40元/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落实,受惠面明显扩大,公平性明显提高。
(六)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准备。开展公立医院管理模式调研,草拟了《关于设立广州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的方案》报市政府。完成广州地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专项调研,起草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政策初稿和《关于推进广州市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指导增城市、从化市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关工作。
二、着力推进民生实事卫生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城乡居民普遍好评。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卫生民生实事。
(一)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项目从2011年9大项28小项增加到2012年11项37小项,全市居民可就近得到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73.7万儿童实施管理,为67.4万名高血压患者、16.9万名糖尿病人和3.98万重性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为100万人次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提供年度健康检查,逐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儿童乙肝疫苗等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达97%以上。
(二)大力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免费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23万余例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查和干预服务,为3.39万名妇女提供“两癌”检查,为4.2万名农村待孕和孕早期妇女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为13万名7-8岁在校儿童实施口腔检查,并为其中7.3万名适龄儿童的22.4万颗牙实施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为3.26万名农村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补助。
三、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发展政策,认真落实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12338”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2012年上半年,贡儿珍副市长率队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调研,考察学习健康城市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按照“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广州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 2015)》、《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 2020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我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层级清晰、结构优化、功能齐全、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研究制定《广州市建设健康城市规划(2011-2020年)》、《推进广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2012-2015年)》,以及《广州市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卫生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指导意见》、《广州市关于对社会力量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四、社区卫生服务和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居民就近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完善社区绩效考评工作机制。设立28个市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示范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起766个网格化团队,覆盖99%的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分级诊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研究。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评价达到80分以上。越秀区诗书街、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国第二批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实推进保障母婴安全工作。组织实施《2011-2020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广州市母婴安康行动计划(2012- 2015年)实施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技能队伍培训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症孕产妇与重症儿童救治能力稳步提高。实行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明显组织结构畸形的出生缺陷免费干预,三大病种的筛查率均达90%以上。扎实做好婚前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15.17/10万,婴儿死亡率3.46‰。
五、农村卫生工作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进。按照卫生部“六统一”(统一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考核)的管理要求,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全市35所镇卫生院辖内的880个村卫生站全部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帮扶工作,制定《广州市卫生局帮扶北部山区镇卫生建设工作方案》,安排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结对帮扶县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心镇医院和北部山区镇卫生院,派遣业务骨干到北部山区镇卫生院挂职,完善北部山区镇卫生院的设备配置,镇卫生院医疗卫生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建立起双向转诊制度,方便群众就医。
六、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持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有效处置流感、禽流感、登革热、恙虫病等疫情,积极应对手足口病、麻疹上升趋势,全年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制定实施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鼠疫,以及以梅毒为重点的性病防治“十二五”规划,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推进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制示范区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黄埔区、萝岗区创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制示范区。继续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推进各区(县级市)精神卫生工作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继续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和医疗机构控烟工作。
(二)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全面启动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建立5支市级紧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抓好风险隐患评估和排查整改。组织开展应急比武,北江大堤抗洪抢险、化学中毒事件、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越秀区成为首批广东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并通过国家评审。2012年,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46起,累计发病1763人,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做好“6.29”重大交通事故等29起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成功救治伤员248人。
七、加强医政管理, 深入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一)医政管理工作持续加强。在全市医疗机构普遍实施预约诊疗、优质护理、便民服务,推进单病种收费和临床路径管理,优化服务流程,组织开展医院感染、药事、抗菌药物应用等专项管理,诊疗行为更加规范,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1.27亿人次,出院人数220万,同比分别增加10.43%和11.67%。进一步完善“
(二)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成效明显。荔湾区、海珠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开展“十二五”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市八医院肝病科等5项专科确定为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等13个专科确定为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越秀区中医医院肿瘤科等24个专科确定为广东省“十二五”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市中西结合医院、番禺区中医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
八、强化卫生监督,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加强医疗卫生、放射卫生、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以及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组织开展控烟执法行动、打击非法行医行动、现制现售饮水机整治和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整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2012年全市卫生部门共出动卫生监督员97,493人次,监督检查和巡查各类单位74,784间次,监测饮用水卫生1310宗、公共场所498间、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173间次、消毒和涉水产品85宗,查处各类卫生违法案件780宗。 “三打两建”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共开展整治执法行动1,711次,检查各类医疗机构5,684间次,取缔无证“黑诊所”1,269间次,处理群众信访举报992宗。有力保障了群众的健康权益。制定了卫生系统“两建”工作方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遏制非法行医。
九、加强科研与培训,科教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2012年,我市新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和泌尿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我市共有9个专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我市还有38个专科被评为省临床重点专科,11个学科被评为省医学重点学科、3个实验室被评为省医学重点实验室。2012年,有699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和市立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7项),荣获省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专科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对2009-2011年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进行了评估验收,对创建广州一流临床重点专科工作实施方案专项调研和论证。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广州市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制定《广州市卫生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年)》,组织编制《广州市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全科医生轮岗培训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完成选派人员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参加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管理培训、赴香港大学攻读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等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卫生科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殖辅助技术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
十、全面统筹卫生信息化建设,效果显著。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建成,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800万份。通过互联网“个人健康门户”为市民提供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预约挂号、就诊评价、健康资讯等服务。平台联网医疗机构发放全市统一的诊疗卡,市民可持卡在联网机构内挂号、就诊、付费、取药“一卡通”。全市统一的预约诊疗系统上线,通过电话、互联网、自助终端设备等多渠道为市民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全市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建设进展较好的荔湾、黄埔、花都、番禺各区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区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共享,越秀、海珠、萝岗、南沙陆续开展全区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基础较薄弱的增城和从化,由市财政支持基层卫生信息系统软件建设。数字化医院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全面完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启动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开展了基于无线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特色应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各业务领域,目前正向整合化、集成化发展。
十一、切实抓好行业作风、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纠风工作。以开展行风建设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全面建成市卫生局机关和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规范权力正确运行。加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力度,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和惩防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回头查”。继续全面推行“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和“廉洁年文化建设”活动,打造广州市卫生系统反腐倡廉纠风工作的亮点和品牌。扎实开展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的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和信访维稳“百日防护”行动,全市卫生系统没有发生群众越级上访事件、重大治安和安全事故,有效维护了医疗卫生秩序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