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计划总结

2005年广州市卫生工作会议报告

时间:2009-04-21 来源:本网
分享到:

广州市卫生工作会议材料

 

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卫生事业新局面

 

广州市卫生局局长   黄炯烈

2005年1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05年广州市卫生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认真总结2004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的工作。

一、2004年卫生工作的回顾

2004年是我市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一年。市委、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我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大局之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卫生事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在这一年里,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卫生厅的指导下,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在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快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强化卫生执法监督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广州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建设计划》(下简称《计划》),从建立和完善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救治体系、卫生信息系统、城市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等方面,提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和主要措施。市政府于去年7月批准实施了《计划》,进一步明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为全面加快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目前已立项的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大型建设项目达14项,总投资约21.6亿元,已陆续启动建设。其中迁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等重点项目已完成选址和立项,进行征地和环保评估。各区、县级市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所属医疗卫生单位建设和改造。荔湾区完成了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改造,越秀区正抓紧区疾控中心业务大楼的建设,天河区新建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开发区新建区疾控中心和番禺区新建中心医院等一批项目已立项启动建设。同时,市财政还安排专款1400万元支持增城、从化两市疾控中心和人民医院感染病区的改造。上述建设项目的建成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我市公共卫生体系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加强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按照《广东省传染病收治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开展了综合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等的改造和建设,补充配备了必需的医疗设备,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部分医院完成了传染病收治病区的改造,番禺、花都、从化、增城各指定了一所综合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并抓紧进行收治病区建设。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正抓紧整合、改造传染病门诊,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努力加快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2004年市财政又投入900万元为急救网络医院配备了 11台救护车和车载设备,并对“120”通讯指挥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新增了5个急救网点,扩大了院前急救网络的覆盖面。

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应急指挥工作制度。市编委已批准在市卫生局增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工作机制建设的日常工作和组织协调。市卫生局牵头组织制定了《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已通过市政府的审议。市和各区(县级市)都组建了相应的应急救治队伍,并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全市14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0间区(县级市)以上医院、100间镇卫生院和其他22间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网络直报。组织开展了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制度为重点内容的卫生系统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卫生队伍的应急处理水平。

(二)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在认真总结非典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疫情监测、报告,认真研究制定并及早部署预防控制措施,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工作进一步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较好地预防和控制了非典、人禽流感、登革热、霍乱等重大传染病。2003年底至2004年初发生的4例自然感染的非典病例迅速得到了控制。2004年10月起,进一步加大了非典和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开展了以整治野生动物市场为重点的全市性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统一行动,多次组织对全市各级医疗单位预防控制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工作的督导检查,督促落实防控措施。定期组织专家分析疫情,研究防控措施,并层层部署落实。目前,我市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平静,防制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年初及早部署了登革热和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防制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年共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6例、输入性霍乱4例和本地霍乱1例,都得到了及时诊断、处理,没有出现二代病例。为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广州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力度,召开了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四免一关怀”政策,制定了《广州市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实施办法(试行)》、广州市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减免药物治疗实施办法(试行)》;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和控制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于去年7月对我市实施《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进行了中期工作评估,对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加大力度推进结核病病控制项目。开展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试点、肿瘤病人社区随访技术培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继续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计划免疫维持较高水平的接种率,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继续保持零病例,无乙脑病例流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组织了“广州市第四届健康教育周”、“广州市牙周健康促进行动”,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卫生进社区活动,努力提高市民健康知识水平。

依法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开展工作督导,强化网络功能,改善妇幼保健服务。完成了育龄妇女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启动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推行住院分娩,保证母婴安全。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与市计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和落实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通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成绩显著。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制定实施了新一轮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计划,明确了到2010年全市农村初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各有关区(县级市)按照市的总体要求,出台了具体方案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网络建设,市和有关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加强镇村卫生机构建设,完善覆盖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网络。2004年市财政已投入1970万元,为镇卫生院配备了26辆救护车和一批必需的急救、检验设备,支持从化、增城建设49个村卫生站,以及加强镇卫生院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各有关区(县级市)也结合实际,加强镇村卫生机构的建设。番禺区、白云区积极探索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村卫生机构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市委、市政府于去年8月召开了全市农村卫生暨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市委张桂芳副书记主持了会议,张广宁市长、李卓彬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启动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卫生局等9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我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工作要求。市财政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补助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和各有关区(县级市)卫生局相继成立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初步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队伍和工作网络。各有关区(县级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召开动员会,制订政策,建立工作制度,研究工作方法,确定筹资方式和标准,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5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所有镇,参合率达69.62%。市属各医院加大卫生支农工作力度,分别与从化市、增城市的山区镇卫生院结成帮扶对子,在专科建设、设备配置、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对口支援。有关的区(县级市)也组织医疗队定期下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启动了为期3年的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计划,有619名乡村医生参加培训。

(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市政府批准了市卫生局等十部门《加快发展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贯彻实施意见》,明确了政府及有关工作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市卫生局重点抓好17个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市财政投入社区卫生经费700万,各区、县级市积极调整卫生经费支出结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已有9个区(县级市)落实了社区预防保健补助经费,并制定实施了项目管理制度。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4个),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继续实施《广州市2002—2005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全市有近4000名医生、护士参加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占应培训数的64%,已有 2287人通过了省统考获得了《广东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积极开展以区(县级市)为单位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并把创建示范区活动和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以及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相结合同步推进。各区、县级市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在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健全服务网络、提高队伍素质、实现服务功能、严格监督管理等方面上了新台阶。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社区诊断、社区康复、健康教育、儿童计划免疫等服务,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功能。

(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市二医院、市肿瘤医院完成了广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试点单位工作,调整和规范了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加强了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全面实行了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为下一步内部分配制度及各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区、县级市也结合本辖区的实际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开发区制定了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六定”方案,并已完成了区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荔湾区积极探索人员分流的途径,妥善解决不具备执业资格及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优化人员队伍结构。越秀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人员聘用制。各区、县级市在对本辖区卫生资源进行调整、优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海珠区组建了以管理、技术、项目合作为纽带的海联医疗集团;番禺区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卫生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

(六)卫生法制建设与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卫生系统的普法与培训工作,组织举办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习班和卫生监督员法制培训班;制定实施了《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对卫生许可项目和地方性卫生法规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全市13个区(县级市)卫生监督所已全部挂牌运作,市和部分区卫生监督所完成了依照公务员管理的过渡工作,逐步理顺市和区(县级市)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

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专项整治,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先后在全市开展了鲜豆制品、河粉、调味品、散装食品、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和卫生许可证清理等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全市饮食单位和肉菜市场整治行动和食品卫生检查,重点加强了学校食堂和中小饮食经营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促进我市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顺利完成了美食节、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广州大学城试运行、新白云机场迁建落成庆典和广交会等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任务。在餐饮业、集体食堂和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全市已初步评出A级单位201家。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把传染病防治管理的监督执法纳入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大力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监管,组织开展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积极探索对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业病防治管理的机制。

(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推进。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制定实施了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食品卫生工作方案、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工作方案、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等专项工作方案,并狠抓方案的落实。建立市、区卫生系统创卫工作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创卫工作存在的难点,调整工作措施。组织了创卫工作骨干、资料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开展了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局属医疗单位创卫工作等一系列专项督导检查,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存在问题的整改。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等创卫工作指引,并发放到全市的食品卫生经营单位和公共场所。组织开展了全市小饮食店档的普查工作,并联合工商、城管、街道等对饮食店档进行地毯式扫荡检查。省爱卫会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时,对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八)卫生行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大力弘扬抗非精神,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坚持把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联合纠风、物价、药监、工商等部门印发了《2004年广州市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八项行业纪律和《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大力整治大处方、滥检查、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和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实行医德医风承诺制度。推行“四告知”制度,向市民发出了《公开信》,公开行风监督投诉电话,主动接受市民监督。聘请了792位行风建设社会监督员,加强监督检查。发放问卷调查表8211份,病人对医院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4.72%。进一步健全了医疗评价制度和医疗收费信息公开制度,每季度向社会公布中央、省、市、区和驻穗部队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平均费用情况,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和常用药品价格,落实门诊、住院病人医疗费用明细清单,增加收费透明度。全面推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市镇卫生院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部参加了集中招标预计全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金额达15亿元,占年用药总金额约90%,让利患者约2.5亿元。番禺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比上年同期下降23.3%

(九)卫生科技、中医、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重点专科(专项)的建设,推进卫生科技进步。市二医院妇产科研究所经卫生部组织评审获得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服务准入资格和广东省面向社会服务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机构的资格。市十二医院与香港大学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了“穗港英联合研究项目—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市妇婴医院脐血库向全国27间医院提供了138份合格脐血,植入率达70%,为国内先进水平。

继续抓好中医科技“1357”工程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和管理。加快中医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实施了“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研修项目”。积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荔湾区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示范区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了国家的复核评审。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全面启动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区)的建设工作。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启动了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医疗卫生子系统项目,基本完成了广州市卫生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抓紧建设覆盖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信息专网,为我市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2004年我市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指导分不开的,是广州地区卫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尤其是,我市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相对薄弱,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完善,重大疾病威胁依然严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医疗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未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要求,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未完全到位,行风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迈上了建设和谐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征程。卫生事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卫生工作能不能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为建设和谐广州和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贡献,对我们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们坚信,只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成绩。

二、2005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5年是完成“十五”计划,向“十一五”迈进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不仅对全面实现“十五”规划目标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十一五”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卫生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加强医疗服务基础管理,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广州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作出贡献。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

把重大疾病防治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抓好主要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争取在去年取得较好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要加大力度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依法规范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管理、除“四害”和预防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建立长效防治机制。继续把防治非典、人禽流感、流感、霍乱和登革热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抓好疫情监测和网络直报,坚持不懈地完善和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处理的准备工作;完善和落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程,严格执行卫生部《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规定》,落实监测、预诊分检、报告、消毒隔离、会诊转诊等制度,确保做到“四早”。继续把艾滋病、结核病和乙肝作为重点传染病防治,开展重点人群HIV筛查,抓好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实施,继续加强防治知识教育;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强化防治人员培训,对报告结核病病人及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提高发现率;制定乙肝防治规划,加强乙肝防治。另外,要提高警惕,做好鼠疫和狂犬病的监控工作。要进一步推进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免疫对象管理和查漏补种,提高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效果。加大力度推进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以及意外伤害的防治工作,开展基础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逐步建立精神卫生、口腔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精神疾患和口腔疾患的防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干预性强、连贯性强、宣传效果好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妇幼保健工作要通过深入贯彻“一法两纲”,积极实施“降消”项目,进一步促进妇幼保健水平的提高。要认真抓好“降消”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的宣传、助产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和项目督导,提高镇医院(卫生院)的产科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市重症孕产妇、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和生殖保健中心建设;继续认真履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职责,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管理,打击地下接生等非法行为。组织修订《广州市围产保健实施细则》,依法规范围产保健技术服务,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继续巩固爱婴医院工作,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

(二)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

落实《广州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建设计划》,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抓紧推进已立项建设项目的实施,精心设计,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争取早日建成。这里要强调的是,实验室的建设一定要遵循规范、科学设计、精心施工、确保达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八医院迁建项目和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建设项目是市的重点项目,要想方设法按照市的要求抓紧推进,保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除抓好已立项的项目建设外,要继续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公共卫生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填缺补齐、健全网络、提高功能为主,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今年市局将把解决市卫生监督所和市急救中心业务用房的问题列入议程,抓紧研究解决;配合南沙开发区的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在南沙开发区建设一间三级综合医院的工作。各区、县级市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参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番禺、花都、增城和从化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和《广东省传染病收治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快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抓紧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急救网络建设,制定急救网点布局规划,抓紧天河、黄埔、白云等急救半径过大区域和交通主干道附近区域的急救网点建设,建立120卫星定位指挥调度系统,按照《国家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要求抓紧进行网络急救车的更新和配备。加强市十二医院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及核辐射救治能力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围绕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依法规范应急处理工作。市卫生局已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各区(县级市)卫生局也要加强应急处理工作的机构建设和协调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抓好实施和监督,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报告、处置等工作制度,明确分工和职责,加强应急技术、设备、物资和人员等准备工作,充实各类专家组和应急医疗卫生队伍,继续开展医疗卫生人员应急知识培训,组织演练。

在抓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抓好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深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职能定位,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水平。

(三)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

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环节。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继续把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夯实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使公共卫生服务更贴近群众、深入基层。

农村卫生工作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的贯彻意见,大力实施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计划,巩固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镇村卫生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各区(县级市)要认真总结去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经验,在确保证政府扶持资金到位的前提下,抓紧制定和完善资金使用、管理等规章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和医疗费用监控,既要保证资金全部用于农民,又要方便农民报销,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用度;要及时评估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或章程,加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和经费,继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用事实说话,用我们的工作成效促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努力提高农民参合率。继续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逐步配备镇卫生院必需的检验、产科和急救设备,加强防保技术力量,改造未达到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的村卫生站,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卫生行政领导定点挂钩、选派卫生帮扶小组进驻等办法,开展下乡巡回医疗,促进贫困地区镇卫生院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结合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实施,建立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新聘医师和晋升职称前医师到农村服务的制度。继续实施我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社区卫生工作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契机,以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相关指标要求为重点,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在促进配套政策到位、加快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在加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按照规划布点新建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促进综合服务功能的逐步到位,实现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继续加强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示范与引导作用。继续按照《全国卫生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积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卫生进社区活动,确保卫生进社区覆盖面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率均达到80%以上。

(四)加强医疗服务基础管理。

今年卫生部决定在医疗卫生行业开展“管理年”活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响应号召,把主要精力放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制度管理上,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降低服务成本、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推进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管理信息化、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继续加强临床检验工作和消毒供应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保证医疗安全。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医疗服务准入管理和医疗服务过程的监管,建立和完善以质量为重点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和信息公示制度。

要继续探索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形式办医模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为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发展创造条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成立协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要加强以“血液安全”为主题的采供血和临床用血管理,强化血液质量控制,促进科学、合理用血。继续大力推动无偿献血,落实各区献血办人员和经费,争取在市区内增设固定采血点,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自愿无偿献血和成份输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

(五)加大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力度。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开展“管理年”活动,大力建设和谐广州。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利益。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做好有关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着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范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和食品放心工程,积极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完成全市学校、托幼园所食堂的量化分级评定,70%以上的宾馆、酒楼等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完成量化分级评定工作。建立食品卫生许可信息库,加强卫生监督检验,实行抽检结果公示制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制度。深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进一步清理规范食品卫生许可,重点加强对农村食品卫生、集体食堂和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消除食品卫生隐患。二是整治违法行医。取缔非法行医和私开性病诊疗活动,打击医疗机构聘用无执业资格人员行医、出租承包科室、制售和邮寄假劣药品、做虚假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大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的力度,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和监督管理的制度,做好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和新建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加强职业危害重点企业职工健康监护工作。四是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监督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五是继续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六是继续抓好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的专项整治工作。

(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卫生科技进步。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树立科学人才观,贯彻卫生部关于卫生人才建设长远规划,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人才,并积极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靠政策、靠事业、靠感情发挥人才作用。继续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并按照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全面推开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在继续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以下5方面的队伍培训工作。建立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制度,加强学历教育,促进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继续抓好全科医学教育方案实施,全部完成现有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加强现场应急处理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开展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医院、镇卫生院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继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水平。

进一步完善重点专科、专项建设和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对有较大发展前景的重点专科、专项建设和重点科研项目研究的支持,争取取得更大成果。组织研究确定“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科研、攻关领域、方向和重点专科、专项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的规划引导与统筹建设力度,促进资源共享和科技力量的整合,为加快“十一五”期间卫生科技进步打好基础。

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方面,继续进行网络基础建设。完成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设计,建立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数据库,初步建成我市卫生信息专网。另一方面,开展应用系统建设。重点抓好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和卫生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七)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认真贯彻《中医药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和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制订广州市“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对被纳入国家、省、市级的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加强建设和管理。选准1-2项国家级水平的专科专病项目进行攻关,提高中医药学术地位。继续抓好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区)和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继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抓好“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项目”的实施,加强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全员的继续教育,启动“中医专科人才师承和重点专科研修项目”、“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项目”,提高中医药技术队伍素质。

(八)加强卫生行政能力建设,努力完成十项民心工程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任务。

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强化行业监管。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卫生工作者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依法办事、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作风建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以“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为主题的效能监察。强化宣传意识,主动做好舆论引导,加强卫生正面宣传。组织做好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卫生发展战略、措施和相关政策的研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启动2005-2010年广州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工作,抓紧完成广州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的制定。

省、市党委和政府把十项民心工程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督办工作来抓。其中涉及卫生的工作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薄弱卫生院建设、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要高度重视,按照省、市党委和政府的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心全意狠抓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把它们作为提高广州城市品位,造就“两个适宜”实力,构建和谐广州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志在必得。我们要按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抓住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下真功夫、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确保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九)加强卫生系统党的建设和行风建设。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要求,全市卫生系统要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以“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卫生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卫生的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医院文化与诚信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和解决重大卫生工作问题的能力,努力开创卫生事业新局面。

医疗系统的行业作风是卫生行风的集中反映。市领导要求我市医院要做到医风正、医术精、服务优、装备良、价格公、环境佳。这既是政府的希望、群众的希望,也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希望。我们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坚持抓好行风建设,完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收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群众提供医风正、服务优、价格公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要坚持抓好广大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教育,加强医院职业道德文化和诚信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和“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落实体现以人为本的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坚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抓好纠风工作。按照国家统一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省的基准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收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问题,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继续严格执行《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肃查处和坚决纠正大处方、滥检查、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完善网上采购和网上监督工作,推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群众投诉处理机制,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整改。

同志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地完成好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各项任务,为促进人民健康和广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