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计划总结

2007年广州市卫生工作会议报告

时间:2009-04-21 来源:本网
分享到: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基层卫生工作

为构建和谐广州作出新贡献

 

广州市卫生局局长   黄炯烈

200726

(修订稿)

 

同志们:

今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全国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2006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研究部署2007年工作。

一、2006年卫生工作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市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和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管理,积极研究落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各项措施,取得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加强宏观管理,稳步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制定和实施《广州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06-2010年)》,加强宏观管理,加快相对薄弱领域和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推进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加快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八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2,735万元完成全市205间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拨出850万元改造全市慢病机构,慢性病防治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市设立14个精神病免费门诊。从化、增城两市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完善设备和人员配置。增城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增加51%,成为当地检验能力最强的实验室,逐步发挥起政府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去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立了由李卓彬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1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广州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中精力研究制订各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完成首批4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改造的基础上,去年市财政再拨出1,000多万元资助第二批共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业务用房改造。稳步推进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广东省人民医院等8间大型医院对口帮扶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的18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与医院服务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双向转诊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召开广州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要求从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公共卫生补偿机制等方面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推进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安排1,000万元推进第一批中心镇医院的建设。继续组织市属15个医疗卫生单位,定点帮扶以北部山区镇为重点的农村地区15个镇卫生院工作。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在城镇化进程较快的番禺区、萝岗区、南沙区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取代村卫生站的方式,为当地农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卫生需求。通过全面建设,镇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就医环境逐步改善,方便了农民群众就近看病,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据统计,2006年全市参合农民患病到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占45.79﹪,到区(县级市)医院的占37.20﹪,到市以上医院仅占17.0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级政府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大力推进,农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覆盖率为86.17%,比2005年提高14.36﹪。各级财政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扶持,2006年度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总额为16,740.14万元,其中市各级财政投入的合作医疗补助资金9,943.78万元,比上年增加4,877.32万元,增加幅度为96.27﹪。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2006年全市参合农民住院补偿99,139人次,住院补偿总费用支出14,482.98万元,占住院总费用的29.60%,人均住院补偿1,460.88元。在获得合作医疗基金补偿的同时,对患重大疾病的1237人次给予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355.71万元的资助。

广大农民在感受到实惠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和信任政府主导的这项惠民制度。在2006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中,全市农民踊跃参加,每个区(县级市)都完成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全市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已达94.5﹪,排在全省前列。

各区(县级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模式,番禺区“政府主导、部门监督、保险公司承办业务、信息化便利操作”的基金管理模式得到卫生部和省的肯定,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区。

重大疾病防治、卫生应急和卫生监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迅速、有效地处理了我市发生的1例人禽流感病例及时排查8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去年全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775例,各级疾控机构认真落实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现场处理,科学、及时扑灭了登革热疫情。全年未有霍乱病例报告,南沙区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霍乱防治工作成效明显。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四免一关怀”等多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累计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372人,开展美沙酮替代疗法试点工作。增加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逐步把病人服药管治环节落实到社区和镇村,规范卡介苗接种,全面停止对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12周复种的做法。印发了霍乱等20多种传染病监测方案,传染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基层精神科医生培训项目。加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疾患等慢性疾病防治工作,探索社区干预防治经验。加强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广州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妇幼卫生工作全面推进。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推广适宜技术、加强人员培训。贯彻“一法两纲”,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和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消”项目成效明显,妇幼保健水平稳步提高。

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建立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组建应对重大群体性伤亡和核、化、生物事件的医疗救援队伍,投入900万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完善应急队伍装备,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卫生监督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继续开展食品卫生和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促使我市的食品卫生、医疗市场秩序逐步好转。全力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共完成19474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评定工作,其中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完成率91.1%,学校食堂完成率95.8%。强化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加大了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以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对我市部分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的专项调查,全市公共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第100届广交会、横渡珠江、哥德堡号访问广州、2006年广州博览会等57项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加强医疗行业监管力度,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医院的评价和巡查制度,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个方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积极探索和推进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选择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所局属医院,开展41个病种的单病种总费用承诺制试点工作。组织市属医院积极研究门诊病历互通、检验结果互认的试点工作。番禺区、花都区率先在辖区推行“一本通”和“一单通”试点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患传染病、精神病和危重病的救治工作,累计收治病人1,186人。流动医院定期深入从化、增城等农村地区,无偿提供基本医疗服务12,229人次,努力缓解缺医少药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采供血管理,全年无偿献血累计约28万人次,献血总量67.6吨,医疗临床用血100%来自本市无偿献血。全年院前急救出车9.1万多次。

启动了《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开展大型医用设备现状调研,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管理。

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精神,召开了广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会议,制定和实施《广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五年规划》,启动中医药强市建设项目。加强农村中医工作,从化市、增城市和番禺区成为省农村中医先进区(县级市),继续实施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计划,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开展镇卫生院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医治艾滋病等传染病、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大力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行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第三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会议精神,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作为卫生行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大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力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惩治力度等有力措施,治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结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宣传卫生系统先进人物事迹。

卫生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加大重点专科、专项建设力度。积极做好科技成果奖申报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全市卫生系统共获得上级科技基金项目258项,资助总金额2,780万元;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卫生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不断提高。

继续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着力落实知识更新工程,不断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积极探索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唐小平当选“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和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管理系统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数据中心软硬件系统集成项目逐步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志们,2006年我市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艰苦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热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医疗卫生战线的广大医务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

总结2006年的卫生工作,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目标是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离开这个目标,卫生事业发展就失去了方向。我们要把工作思路从单纯注重行业发展转移到全面维护人民健康利益上来,加强医疗卫生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充分体现政府管理卫生事业的基本职能。二是必须坚持强化政府行为,注重多部门协作。医疗卫生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的工作,发展卫生事业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卫生部门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全局和卫生工作全局,更加主动地做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更加主动地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支持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各项卫生工作的落实。三是必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公共卫生、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优先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对党委和政府部署的工作,我们必须目标一致,狠抓落实。对人民群众的突出困难,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着力解决。集中力量每年办几件实事,对工作成功的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

二、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去年10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就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证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温家宝总理也指出:“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强化政府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近年来,中央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发展卫生事业摆上突出位置,相继出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省委、省政府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促进和谐的大事,在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工作。在市委八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意见中,把卫生事业发展列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上,朱小丹书记都对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列为今年市委的重点工作。张广宁市长在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上对卫生工作特别是农村卫生、社区卫生、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做了专门布置。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中医药强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以及不久就要召开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市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期盼。我市卫生事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把卫生事业发展推向高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造福广州市民。

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卫生工作距离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些重大疾病仍在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任务依然繁重。政府对卫生投入虽有一定增加,但卫生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进步,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卫生资源相对薄弱,欠账较多。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完善,公益性质淡化,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卫生监督网络尚不健全,基层卫生监督队伍缺失。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整体科技实力有待提高。医疗机构隶属关系复杂,属地化管理和全行业监管困难重重。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不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反映强烈。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医患之间暴力冲突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存在上述问题的成因复杂,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艰苦过程,需要我们卫生部门自身的努力,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是,这些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影响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冷静分析,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我们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通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向居民公平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分担群众医疗经济负担;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安全、有效、价廉;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益性,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相适应,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上来,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努力开创我市卫生工作新局面。

三、2007年卫生工作任务

2007 年,是我市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着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坚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为维护全市人民健康、促进和谐广州和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努力缓解居民看病贵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力促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试行)》,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市政府近期将召开全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及与之配套的文件。

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统一配送试点工作,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大医院定点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经验,争取到2007年底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定点帮扶医院,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探索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建立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组织实施有效的健康干预,控制社区健康危险因素,并对疾病实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镇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站服务能力建设意见的通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加强镇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三级卫生保健体系建设,以镇、村两级为重点,落实职能、人员和工作经费。有计划地推进中心镇医院的建设。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力度,继续组织开展城市医院帮扶镇卫生院的活动,选派城市优秀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积极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各级财政建立公共卫生经费补偿机制,对镇卫生院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补助5元,对每个村卫生站每年补助1万元,促进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探索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大力推进《广州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计划(2001-2010年)》,探索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整体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的卫生保障水平。

积极探索有效的筹资机制,以加强资金管理为重点,完善合作医疗的管理。认真做好2008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使这一利民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农民群众积极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争取2008年提前实现各区(县级市)的筹资水平全部达到每人每年100元以上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工作,推进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严格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范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加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推广适宜医用技术,使参合农民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补偿方案,降低基金结余率,扩大农民受益面。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探索解决从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的途径,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推进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改善区(县级市)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逐步整合预防保健资源,健全完善运行机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推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绩效评估,提高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的效能。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建立各级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农村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专款专用。

继续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艾滋病、肺结核和乙肝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加强对鼠疫、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登革热、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技术规范,抓好质量控制环节,全面推行结核病人在基层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督导治疗的制度。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强化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水平。落实对22种传染病的监测方案,全面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努力构建慢性病防控体系,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实施有效预防、控制和康复。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咨询,帮助群众掌握保健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巩固和完善区(县级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降消项目工作,扩大项目工作成果。继续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推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工作。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水平。以乡镇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为重点,健全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完成建设中心镇卫生监督机构的调研工作。加强监测和检验机构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突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食品卫生专项行动,加强学校卫生、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和农村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好职业病防治和放射防护监管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以及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卫生法制宣传与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组织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增强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继续推进卫生应急机构建设、预案编制演练、技术队伍培训、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整合医疗、疾控、卫监、职防等方面的资源,逐步形成指挥有力、信息快捷、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机制,加快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医疗救治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深化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加大医院院长的管理责任,医院院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重要工作目标。

加强宏观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制定和实施《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严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制定《广州地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广州地区急救医疗网络。从居民卫生需求和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出发,调整城市医疗资源,将部分公立医院改造成社区卫生机构,促进城区三级医疗服务网向二级转型。

合理控制医院发展规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引导医院转变发展思路,从注重外延发展和硬件建设,转移到充实内涵,控制医院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从严审批大型医用设备购置。深化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改革,调整发展思路,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人民群众提供适宜的、价廉的、有效的、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上来。

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维护患者安全。严格对大型医用设备、器官移植技术、介入技术、人工关节等高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加强采供血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监督管理,保障用血安全。

三级医院要全面进一步推行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临床路径,二级以上医院实行医生不当处方院内公示和点评制度。推进单病种总费用承诺工作,推广已取得的经验,促进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通过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途径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总结番禺、花都区卫生系统“一本通”和“一单通”工作经验,推进同类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减轻群众负担。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今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患者提供宽松、良好的就医环境,保证质量,降低费用,加强沟通,尊重患者。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坚决打击破坏医院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正当权益,优化医疗执业环境。

实施“三名”战略,大力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医药强市会议精神,实施三名战略,打造“名院”、“名科”、“名医”。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加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不断挖掘中医药文化瑰宝。加强中医科研工作,集中力量攻克重大疾病的防治难题,力争有所突破。进一步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争取再创建1个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继续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大力推广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城乡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促进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创卫”工作力度,促进爱国卫生运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广州城市品位,构建和谐广州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志在必得。创卫工作中,卫生部门的具体任务多,难度大。2007年是我市创卫工作最关键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选准工作的突破口,确保完成承担的相关项目。重点加强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认真做好食品卫生监管、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等各项工作。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认真对待创卫工作,将其作为本年度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完成市创建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教兴医工作。

根据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研究制定培养和配备适用基层适用人才的政策和机制。吸引和组织高素质医务人员到社区服务,改善服务质量。定期组织对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为农村培养更多适宜卫生人才。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建设好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重点专科及特色专科。加强科技自主创新,重点抓好重大医药项目科技攻关。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管理素质精良、公共服务意识端正的优秀管理干部队伍。

继续加强行风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工作。

加强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总结推广行业作风建设的先进经验,深入学习优秀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先进事迹。提高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强反腐防变能力,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健全处方管理、药品和卫生耗材采购等管理制度,规范医药采购和临床使用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项目和内容要如实公开。要严格执行《信访条例》和《卫生信访工作办法》,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将工作做深、做细,有效化解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发挥信访工作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纽带作用,增进社会和谐。

同志们,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卫生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卫生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努力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构建和谐广州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