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计划总结

2017年广州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时间:2017-09-28 来源:本网
分享到:

今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启动实施“卫生强市”战略

(一)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卫生强市新任务。印发卫生强市1+4政策文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传达学习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卫生强市相关工作,明确领导和协调机构,制定各阶段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分解目标任务到年度、落实责任到部门,确保每年要有新成效,关键领域要有新突破。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短板”、筑牢“基础”、建好“高地”,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打造健康广州。

(二)强化区域医疗卫生规划,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制定实施《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完成医疗卫生设施“多规合一”“一张图”工作,着力构建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布局合理、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富有效率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把广州打造成亚洲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

三)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根据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基层软硬件建设,尽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薄弱领域和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推进新建3家市级妇女儿童医院和各区新建1所儿童医院或改扩建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工作。100%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加快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待遇。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2017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人均50元提高到60元。落实对口帮扶制度,每年从三级医院派出不少于100人次支援基层,落实城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前在基层工作1年的制度,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四)深化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环境。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行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办医,提高我市医疗服务水平。三级医院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扩大日间手术实施范围。全部三级医院和9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推动建立医院安全防控体系、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警联动机制、医闹现场处置机制、涉医违法犯罪快捕快诉快判、医疗纠纷调解保险相衔接机制,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协调处理机制建设。推动市急救培训基地建设。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提高对采供血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采供血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

(五)深入开展中医药强市工作。实施我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建设,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做好广州市中医重点专科、中医药特色镇街项目建设和广州市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力争将广州市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地级市)。

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六)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11个区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细化分级诊疗配套措施,综合运用医保、价格、宣传、引导等手段,兼顾各方利益,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为抓手,落实基层首诊,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2017年,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出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在医联体医疗机构内探索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分级诊疗工作。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完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规划,落实功能定位。学习借鉴深圳罗湖区的改革经验,结合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选择若干个区探索开展医保费用“总额控制、结余奖励”为基础的区域性医共体试点工作,推进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和模式。

(七)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尽快出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按照省的统一部署,2017年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逐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落实财政补助。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开展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稳妥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探索编制备案制,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制定《广州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评办法》,完善考核工作机制和指标评价体系,推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八)加强医改工作领导、完善三医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完善深化医改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和“三医”联动机制,加强指导和督办,强化考核和问责,确保医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推动医保管理体制和支付制度改革。整合医疗保险管理、药品集中采购等职能。全面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推进按病种支付为主、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试点,增加医院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在基层机构推行住院按病种、按床日付费为主,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将预付制覆盖所有服务和全体患者,促进医疗机构将医药费用内化为运行成本。

 三、促进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升级。

(九)完善计划生育考核机制。制定并以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名义下发《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考核指标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改进考核方法,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结合我市人口规模、结构、数量,做好人口监测,落实监督责任。

(十)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出台《广州市关于贯彻落实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意见》,统筹推进各项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贯彻实施《广州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办法》,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衔接,调整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和新家庭计划。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护理保险,拓展提升计划生育家庭综合保险内容,努力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培训、规范管理,强化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提高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改进计生协会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努力实现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8%以上。

(十一)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围绕建设卫生强市目标任务,落实母婴安康行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优化扩充产儿科服务资源,加强产儿科服务能力和重症孕产妇、儿童救治网络建设,完成市区两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建设,优化整合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落实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为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和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保障。

    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十二)进一步增强疾病防控能力。强化联防联控,完善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四方责任,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持抓小、抓早、抓实,强化疫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切实做好人感染禽流感、登革热、手足口、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对疑似病例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措施。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对H7N9 疑似病例及早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根据疫情情况及时调整活禽交易区休市时段。继续加强学校卫生相关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严防重大疫情发生。继续加强艾滋病、性病、结核病防治、免疫规划等工作力度。

(十三)推进精神卫生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全市市属、区属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心理科)设置;继续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精神专科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健全社区精防医生与精神科医生的点对点技术支持关系。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服务。扎实做好窝沟封闭、大肠癌防控、城市癌早诊早治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十四)进一步做好爱国卫生工作。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实地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情况,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巩卫工作落实,为下一轮次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进落实2000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创建一批国家及省卫生镇,新增一批省、市卫生村,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管理水平。落实“防、控、治”措施,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消杀队伍管理,提升病媒生物防制水平。稳步推进控制吸烟工作,努力建设无烟环境。

五、提升卫生计生工作保障能力

(十五)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卫生计生工作队伍的整合,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逐步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着力引进留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研究制定推进我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卫生计生专业人员在岗继续医学教育。加强中英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训,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项目和学员项目,实施广州市薄弱学科全科医学学科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学科临床教学科研能力。

(十六)加快智慧医疗体系建设。2017年,各区完成全区统一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接入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等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积极整合区域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连通综合(专科)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区域影像、区域检验、区域病理和心电中心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家庭医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试点步伐,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系统,逐步实现对签约居民主要健康信息的自动收集更新与互联互通。通过手机App、微信、支付宝等,逐步将“广州健康通”打造成为基于“互联网+”的集预约挂号,移动支付、移动建档、移动随访、家庭医生签约、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健康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医疗服务品牌。

(十七)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理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体制,整合监督执法队伍和资源,充实监督执法力量,强化监督执法职能。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督。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严厉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黑诊所”、“两非”、代孕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深入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和放射诊疗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传染病防治和放射诊疗质量控制水平。加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等监督执法,强化对“四小行业”卫生监督,进一步扩大“巩卫”成果。

六、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十八)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卫生计生地方性立法工作。健全法治工作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制培训,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进一步健全法律顾问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化解医患纠纷。调整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九)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进审批事项的标准化管理,完善各项便民服务措施,确保市政府取消和下放事项的落实到位。

(二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强化政策宣传,有效应对卫生计生各类舆情,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对舆论的引导,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卫生环境。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建设,推进健康科普,继续做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组织实施。

(二十一)积极推进广州呼吸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市中医医院新址工程、市惠爱医院原址提升改造等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二十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卫生计生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清单,部署启动“广州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评估系统” 。针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存在的不足,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抓好整改和督促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加大督导力度。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