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计划总结

2016年广州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时间:2016-11-08 来源:本网
分享到:

今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抓好科学谋划,全面启动卫生强市建设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两个《行动计划》提出的具体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全市医疗卫生发展情况,总结提炼各区经验做法,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贯彻《决定》的实施意见,同时,研究制定《广州市构建医疗高地行动计划》、《广州市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广州市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行动计划》和《广州市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行动》等配套文件,统筹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工作。

(二)科学编制实施“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规划。谋划好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使卫生强市政策措施更具长远性、操作性。

二、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着眼巩固完善,不断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提高公立综合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加大卫生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力度,争取100%村卫生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深入落实市政府“1+3”政策文件,科学配置并合理统筹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落实卫生强省“1+2”政策文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从单位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自主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作比例;启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提升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医疗服务能力,建立设备更新长效投入机制,稳步推进标准化建设;推进全科医生使用管理、执业方式与激励机制改革等工作,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水平。

(二)坚持试点先行,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在医联体内探索推行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分级诊疗工作。强化医保支付导向作用,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开展二甲以上医院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探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服务模式。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优先满足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签约需求,逐步覆盖全人群。探索签约服务激励机制,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积极性。

(三)注重公益性质,稳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国家、省的部署,研究制定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以破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口,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框架。

(四)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医。落实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发展高端、特需和医养结合等健康服务产业。鼓励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方式共同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三、强化责任落实,着力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一)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政策解读培训和宣传工作,做好《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做好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强化人口监测预测和风险防控,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完善计生考核制度,坚决执行一票否决,督导各级各部门履行计生工作职责。依托社区(村居)网格化管理,继续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活动,大力加强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完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依托信息化简化办理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着力推动区级妇幼保健院、儿童(妇儿)医院升级改造工作,提升产科、儿科服务能力。推进妇幼健康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强产儿科服务质量管理。整合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等服务内容,按照省的部署开展母子保健手册使用试点。启动新一轮母婴安康行动计划,修订《广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优化整合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体系,实施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四)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做好全面两孩实施后的政策衔接,完善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深入开展关爱女孩、圆梦女孩行动,加大整治“两非”工作力度。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落实“新家庭发展计划”,力争在独生子女家庭保障、医养结合、育儿养老方面有新的突破,做好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

四、注重能力提升,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一)增强疾病防控能力。提早抓紧做好登革热、人感染H7N9H5N6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严防重大疫情发生。深入推进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完善治疗和随访管理;深化重性精神病管理,加强救治救助工作,启动示范区建设;加强结核病、慢性病、地方病等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加强食品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做好职业病诊断报告,饮用水卫生监测等工作。开展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二)加强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抓好8支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配备,开展培训和演练。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三)扎实开展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考核,提升均等化水平。继续实施适龄儿童六龄齿窝沟封闭项目、大肠癌筛查、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扩大项目覆盖面,加大重大项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利用率。

(四)进一步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基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队伍和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推进农村卫生创建工作,力争全年新增省、市卫生村100个。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加强控烟执法专项巡查、无烟单位创建等活动,大力推进控烟工作。

五、突出巩固优化,大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加快优质资源发展。推进广医一院、广医三院、市一医院、红会医院、惠爱医院等重大医疗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新一轮市级重点医学学科建设,打造医教研高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开展绩效考核和等级评审工作,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医院质量管理和审核,保障医疗安全。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就医流程。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推广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公立医院覆盖率达到100%。加强急救医疗站点管理和质量控制,强化临床合理用血。

(三)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地级市)工作。打造22个中医药特色镇街。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实施中医重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

六、强化三大支撑,扎实做好卫生计生保障工作

(一)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逐步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着力引进留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研究制定推进我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卫生计生专业人员在岗继续医学教育。加强中英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训,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项目和学员项目,实施广州市薄弱学科全科医学学科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学科临床教学科研能力。

(二)加快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工作统筹规划,整合建设卫生计生工作信息平台,完善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形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枢纽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机制;推进区域影像和检验中心项目试点工作;启用统一诊疗卡,进一步完善预约挂号、诊疗费用支付、广州健康通、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等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

(三)强化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和监督执法工作。做好卫生计生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修订工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规范卫生计生执法行为。整合卫生计生监督行政执法资源,推进综合监督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等重点领域卫生监督和监测。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七、持续改进作风,统筹推进其他卫生计生工作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医务监督工作,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真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持“一案双查”,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二)深化宣传工作和健康促进。强化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加强舆情监测,做好网络宣传、舆情处置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重点做好全面两孩等卫生计生政策、重大事件以及群众关心的问题的宣传报道。办好用好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倡导健康促进,依托信息化,推进12320卫生计生服务热线健康科普平台建设,继续开展好“相约社区行”、“健康知识进农家”、“好讲师比赛”等活动及“健康单位”创建等工作,加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

(三)做好干部保健、建议提案、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双到”扶贫、对口支援以及政务公开等工作。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