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计划总结

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委工作要点

时间:2015-05-18 来源:本网
分享到:

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

一、继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全面落实“1+3”政策文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等业务用房达标和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落实编制动态调整,按调整后编制实现到岗率达到90%以上。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激励制度。组织实施全科医生骨干培训项目和全科医生学员项目,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的目标。实施村卫生站和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监测和评价。

(二)深入推进医联体试点,加快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医联体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各区(县级市)至少建立一个区域医疗联合体。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更多居民到基层就诊。

(三)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系统总结评估试点改革效果,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补偿机制。完善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将维护公益性、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可持续性等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

(四)推动社会资本办医。筹划和起草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组织实施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及其实施方案。落实我市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办法,细化配套措施,不得以规划限制为由拒绝社会资本申报医疗机构。探索推行区域注册及医生多点执业备案,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方式共同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动2-3个大型社会办医项目落户广州。

(五)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2大项41小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50元。组织开展卫生民生实事项目,免费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随访和体检等服务。继续实施困难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六龄齿窝沟封闭、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启动大肠癌筛查项目。

(六)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推动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扩面升级,将全部市属医院、各区县医疗机构及部分省部属医院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推进统一诊疗卡发放和应用。优化预约挂号系统,推广全市统一的诊疗费用支付系统。完善“广州健康通”医疗卫生移动服务应用。推进医联体内信息化建设,在医联体内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纽带的医联体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建设区域临床检验系统、区域影像诊断系统等区域化协同应用。完善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

二、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管理服务

(一)继续稳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完善出生人口统计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机制。督导各区(县级市)严格按照国家、省的政策口径界定独生子女身份,妥善处理好国家政策出台后、省政策落地之前单独夫妇生育第二个子女的问题。

(二)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层级管理责任制,推进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优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工作,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组织开展检查,推动经常性工作落实。实行领导挂钩帮扶制度,推动人口计生综合治理。

(三)加强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开展打假治假。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严肃处理违纪违法生育行为。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推进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做好各区计生协会的参公、入序、三定工作。

(四)推进计划生育家庭民生建设,全面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干预项目。实施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完善重症孕产妇、儿童救治网络,建立妇幼健康服务监测预警机制。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综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实施羊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阳光计生、诚信计生。

(五)提升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提高流动人口育龄群众信息的建卡率及完整率。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探索与来穗人员管理和民政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推动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开展区域协作联合行动、社会抚养费征收以及跨省打击“两非”工作。

三、全面做好公共卫生服务

(一)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开展登革热防控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防控效果评价研究,制定登革热防控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建立蚊媒监测预警分级响应机制,落实病例救治和传染源隔离治疗措施。组织开展埃博拉联防联控工作。做好疫区人员健康追踪和健康监测等工作。开展防治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市八医院医技楼P3实验室改造设计。抓好人感染禽流感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做好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推动落实活禽交易市场“1110 ”制度。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二)做好各项疾病防控工作。推进全市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对重性精神病人管治。开展麻疹、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落实好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染病防控措施。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性病防治,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市建设。落实免疫规划常规工作。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示范社区创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三)加强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紧急医学救援装备配备,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编制、修订流感大流行、霍乱等预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隐患评估制度。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四)强化卫生监督管理。开展治理违法违规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买卖执业许可证、出租承包科室、利用互联网违法发布医疗服务信息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黑诊所”、“医托”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卫生等监督和监测工作。

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推进乡村医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加强我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评。完善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引导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努力实现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占比提高到50%的目标。

(二)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医院质量管理和审核,保障医疗安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就医流程。继续开展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急救医疗站点管理和质量控制,强化临床用血管理和采供血网点建设。

(三)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各区(县级市)建立1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中医全科医师培训。推动天河、白云区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

(四)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加强我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使用管理、执业方式与激励机制改革等工作。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交流和晋升机制。按照省的要求改革职称评审制度。逐步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新一轮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高医学科技创新水平。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和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工作管理。

(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医调委作用,妥善处置医患矛盾。推广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建立完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开展“三好一满意”、“平价医疗服务”等便民惠民活动。

五、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廉政廉洁谈话、党风政风和纪律教育。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一案双查”要求。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持续改进行业作风。严格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的要求,开展收受医药回扣、红包和医疗乱收费的专项治理行动。开展职业道德和法规纪律教育。开展行风案件的查办工作,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

(三)强化依法行政和审计监督。开展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廉洁评估工作。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完成《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等卫生法律法规的修订。开展“清理和规范公共服务事项”等专项工作。开展审计工作。

六、统筹推进其他卫生计生工作

(一)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各区(县级市)按照市委部署推进改革工作,3月底前基本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研究制定我市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推进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区(县级市)制定优化整合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好区级及以下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计生服务优化整合工作。

(二)深化卫生计生宣传。及时做好重大政策、改革发展成就、先进典型宣传。开展新型婚育观念教育宣传。加强舆情监测,妥善应对新闻事件。办好用好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三)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和扶贫等工作。开展“双到”扶贫及医疗对口帮扶工作。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优化1232012356卫生计生热线服务,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