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下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广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中医药条例》暨中医药传统文化展示推广活动”在广州塔二楼平台举办。该活动是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4个中医治未病服务指导中心承办的一次中医药系统的全市性盛会。该活动有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省市区中医医院和相关医药单位30余家共同参与。
本次活动由中医传统运动功法展示、中医药义诊咨询、中医适宜技术体验、院内制剂及治未病健康产品展示等5个区域组成,在宣传《广东省中医院条例》、为群众开展义诊的同时,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近年来广州市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成绩。近年来,乘着建设中医药强市的春风,广州市通过系列措施,促进全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使中医药更加深入地融入百姓生活,让百姓健康获益。
一、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有了新提升。广州治未病服务网络体系建立了以4个省级5A级服务中医医疗机构、4个市级服务指导中心为龙头, 25个服务示范单位为骨干,186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区为网底的服务网络体系,确立了广州市“立体化管理”模式。2020年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纳入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出台《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行动方案》,为中医治未病各项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广州治未病服务网络体系坚持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推进中医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开展疾病预防和慢病调理;先后印制《广州市中医“治未病”工作手册》,应用“上医未病”小程序,开展9种颜色对应9种体质的“彩色中医”体质辨识,让群众更简洁明了地了解自己的体质,并掌握对应的干预方案;率先通过神志病、母婴安康等治未病优势专科带动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提高了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可及性、扩大了获益群体,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二、中西医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广州大力整合优质中西医医疗资源,全力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中西医协同诊疗体系,即以“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示范医院”为主体的中西医协同诊疗体系。创新中西医协同诊疗机制,开创院内和院间两个闭环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一方面“院内联合”,推广“121”中西医协同治疗模式,即1个患者配备2个医生(中医生和西医生),形式1套独特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另一方面“院院联合”,推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强强联手,打造“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
三、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广州紧扣专科特色,持续从中医药服务提供、技术运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提升全市医疗机构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中医专科临床综合实力、科研水平实现跨越式、超越式发展。目前广州地区拥有16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5个中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21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在我市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2019年,广州市启动新一轮中医重点建设,建设5个中医高水平重点专科和10个中医特色专科,全面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构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地域特色突出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四、“1+N模式”推动针灸事业发展。广州市针灸医院(“1”)设置针灸床位150张,规模省内领先,研发“针灸古籍数据库平台”智能识别提取古方选穴,拥有三大岭南特色针法(醒脑启阖调枢法、岭南火针、岭南温通灸法等)。广州市针灸医院成立针灸推广培训基地,联合全市各医院、各区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N”)开展针灸专科建设,以师带徒、示范操作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市中医药人员接受针灸专科培训,逐步实现全市针灸医疗同质化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针灸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
五、中医名医资源实现共享。广州市有三甲中医医院9家,各区均设有中医医院,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为持续加强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让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实时上下互联共享,广大人民群众可就近享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实施“筑巢引凤”计划,为每个区打造至少2个市级以上基层名中医工作室;探索省市名中医下基层长效机制,为全市各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入名中医专家团队,定期坐诊、临床查房、业务指导;开展“薪火传承”项目,先后实施4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通过3年的“拜名师、读经典、跟临床”,培养出120名中青年中医师骨干,实现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全市各医院的“共享传承”。